谈经说法-白文春

推高通胀4祸首/白文春

Tan KW
Publish date: Wed, 01 Nov 2017, 10:35 AM

2001至05年期间,我国年均通胀率只有1.8%,但到了2006至2010年期间,通胀率已扬升至年均约2.7%。

这归咎于食品价格在该期间年均增长4.3%。反观之前5年,年均增幅只有1.7%。

其实,食品价格的扬升,与国际食品价格扬升走势一致,而这主要是发达国家于2006至2010年期间纷纷采取量化宽松政策,推高了原产品及食品价格。

另一方面 ,非食品价格的增幅则在该期间稍微放缓,从1.8%减缓至1.7%。

结果,大马在2010年展开的经济转型计划下,逐步的撤销面粉、白糖、食油等食品的补贴。

政府也撤销了能源补贴,并让燃油零售价格随市价波动,同时调高电费及天然气价格。

此举让政府节省了大量的补贴开销。市场原本已普遍认为,提供补贴的做法难以维继,必须采取措施控制。

因此,政府在补贴上的开销从2012年的440亿令吉(或占总收入21%),于2016年减至246亿令吉(占总收入约12%),而且,预计于今年进一步减少。

撤销补贴固然省下政府许多开销,但不幸的是,却因此推高了食品及其他物品价格,以及各项服务的收费,因为商家把额外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更糟的是,政府从2015年4月起推行消费税,加剧了物价扬升及通胀情况。

消费税实行首年,9个月内为政府带来了270亿令吉的税收,而到了去年,全年12个月带来410亿令吉收入,预计这笔收入会在今年进一步增至420亿。

不管你喜不喜欢,无可否认的是,消费税的实行,导致另一轮的物价涨势,这包括食品、各类物品及服务。

因此,2011至2015年期间,通胀率平均每年扬升2.4%,虽然这个年均增幅,低于2006至2010年的年均2.7%,但物价连续多年调涨,已推高商家们的通胀预期升高。

成本转嫁消费者

这导致他们只要成本扬升,就不再吸纳任何额外成本,直接调高产品与服务价格,将额外成本转嫁消费者。

结果,非食品价格于2011至2015年期间的涨幅走高至1.9%,反观之前为1.7%。食品价格则年均增长3.6%,低于之前5年的年均4.3%。

非食品价格的上涨,主要归咎于公用事业服务收费扬升,而医药保健、教育及餐馆与酒店收费扬升,加剧了整体涨势。

事实上,餐馆与酒店收费于2011至2015年期间年均上涨4%,明显是撤销各类补贴及实行消费税的效应。

我相信,食肆及餐饮业者趁机调高售价,而且他们得以这么做,是因为在外用餐已蔚然成风,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人在外用餐 。

低收入群首当其冲

2011至2015年期间,非食品价格的涨幅不如预期,其中一个原因是油价增幅放缓,运输成本没显著扬升。

不过,来到2016年至今年上半年的一年半内,通胀年均增长扬升至3.1%。

这主要是由食品价格年均增长4%推动。同时,非食品价格年均增幅也加剧至2.7%。

我相信,除了撤销补贴及消费税的效应挥之不去,令吉汇率过去两年大幅贬值,也导致那一年半载内,进口成本扬升。

总的来说,过去数年通胀扬升,是由上述四大因素造成。

我认为,民众要走出过去数年生活成本扬升的冲击并非易事。

政府或可通过一马援助金等措施来协助纾解民众生活负担,但它应通过放宽经济自由度,加剧业者之间的竞争,抑制物价的上涨,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效应。

我认为,由于通胀扬升,低收入群首当其冲,我们终归须更勤奋工作,通过增加收入来应对生活成本压力。

 

http://www.enanyang.my/news/20171031/推高通胀4祸首白文春/

More articles on 谈经说法-白文春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1 of 1 comments

Super_SKL

*发达国家于2006至2010年期间纷纷采取量化宽松政策,推高了原产品及食品价格。(Ok, 不是你制造的问题)
*撤销面粉、白糖、食油等食品的补贴。
*政府也撤销了能源补贴,并让燃油零售价格随市价波动,同时调高电费及天然气价格。
*更糟的是,政府从2015年4月起推行消费税,加剧了物价扬升及通胀情况。
*令吉汇率过去两年大幅贬值

"我认为,由于通胀扬升,低收入群首当其冲,我们终归须更勤奋工作,通过增加收入来应对生活成本压力。"

我们终归须更勤奋工作 --> 做牛做马,做你不死!做猪做狗,做什么最好?做哪只鸡最好!!!钱,人家送上门来。不够,还可以叫printer印!(看看M1的数据)

谁的问题?谁是推高通胀的祸首?

2017-11-01 12:33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