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 Click HERE
Facebook : Click HERE
Twitter : Click HERE
说实在的,最近翻阅报章或刷社媒,看见的都是非常消极的资讯。“失败国论”、医院爆满、死亡人数屡创新高、人民排队领物资等场景让人感慨万分。因此,不难了解许多人对国家和生活的前景感到一片茫然。
国难当前,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要。在最危难之际,人民希望能有稳重的寄托对象。很可惜,现任的大官们无法给人民带来希望。相对的,他们的荒谬之举也成了大家“每日一笑”的题材。
2计划已被提取800亿
自去年,我国财政部介绍了一连串和雇员公积金局(EPF)提款相关的计划如i-Lestari、i-Sinar 和i-Citra。前两者的计划已经被提款接近800亿令吉。这是非常惊人的数据。同时,EPF自1951年创办以来,我国首次有政策允许如此频密的提款计划,特别是针对EPF第一户头(Account 1)。
我国有EPF存款的会员们约1500万人,资产值快超越一兆令吉,在世界各大基金中也排行第19 (SWF Institute's Ranking)。这意味着EPF多年来茁壮的成长,仰仗着无数的私人企业雇员的辛劳。但是,随着过去一年历史性的提款量,难免让许多EPF存款者心里忐忑。这促使不少读者致函我,提问是否也该提取EPF里的钱,自己保管。他们一般都担心,多年的血汗钱会因在现任政府管理下,化为乌有。
其实,这一系列提款计划的“初衷”是帮助因疫情而生活困难的群体。这些储蓄不应用于无关紧要的消费、奢侈品或炒股。我个人认为用未来的钱,来满足当下的欲望是不合常理,也违背了财务规划的逻辑。然而,大家如何用钱,是个人的权利,我也无力干涉。
财政部长近日说了,370万EPF会员的存款仅剩不到5000令吉。大部分提款的人都是低收入群体的B40 和M40。反观,社会的高收入群体T20都没有大量提款的趋势。这现象也反映了社会不同阶层人士的需要,和用其EPF存款的目的。回到课题的要点,从EPF提款的原因是因为大家有急需,还是认为自己能把养老金管理得比EPF更好呢?如果是前者,我认为提款是无妨,但如果是后者,我建议大家三思。
拿去投资不如留在EPF
在此,我对那些有意提款EPF做投资(无论股市、单位信托基金、买黄金或房地产等)的人,给予一些意见。
1. EPF的长期投资策略非常全面,可以分散和降低投资风险,与个人投资的门径不一样。这也让 EPF能够确保会员们的积蓄在繁荣和萧条周期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相对的,从EPF提款来做投资的人,大部分不会考虑长期投资,更不用说30年了。
2. 投资没有绝对的保证。一个人是否能从股市、房地产或黄金赚钱绝非易事。另一方面,EPF在法律的框架下是保证提供会员每年一定的回报。(根据 1991 年EPF法令第27条,会员储蓄的保证最低年股息率为2.5%。)
3. 如果说想把资金交给信托基金或其他专业人士做投资,不如留在EPF。EPF本身有自己和外聘的专业投资人管理资金。同时,不像市场上,没有潜在高昂的专业费用。
4. EPF的储蓄是我们的安全网。人生无常,万一遇到金钱上的困难时,您仍然可以在黄金岁月里依靠EPF的钱过日子。如果现在都把EPF存款提出来,而您无法保值,甚至用尽了积蓄,试问您将如何面对接下来的日子呢?
或许是因为疫情居高不下、政治不稳定以及民生问题处处可见,人们才把EPF里的养老金,看成希望。其实,这本质上是信心的问题。一旦人民对国家的前景和政府失去信心,这会带来结构性的问题,如信任危机。
严重的话,连银行挤兑的现象也可能发生。当然,我不认为国家会至于那样。所以除非绝对必要,否则提取EPF储蓄是最终的选择。
(《“Once Upon A Time In Bursa – The Money Equation”》 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