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7184),前身为Yen Global Berhad,是一家成立于1992年的公司,而该公司的业务多元化,并在近期专注于科技领域。
回顾过去,G3最初主要是从事服装的制造、分销和零售。公司旗下服装品牌有Edwin、Mustang、Wrangler、Underground Products、Once Upon A Time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牌是GA Blue。公司都把这些服装产品销往马来西亚、英国、美国、欧洲、东亚等国家。
据了解,G3于2004年在创业板上市,随之公司便改名成了GA Blue International Berhad。然后公司便在2005年成功纳入主板。
到了2016年,公司收购了Atilze Digital Sdn Bhd和Atilze AI Sdn Bhd,将业务扩展到信息、通信和技术(ICT)领域,负责提供信息技术(IT)、物联网(IoT)解决方案以及人工智能(AI)服务。
为了配合其业务多元化以及成为全球上市公司的追求,该集团在2017年的3月便把名字改为G3 Global Berhad。公司如今的业务是专注于为医疗保健等各个行业开发人工智能以及提供ICT解决方案、服务和相关产品。
更值得一提的是,G3在2019年与中国商汤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SenseTime)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马来西亚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
SenseTime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科技公司,该公司目前的市值高达HKD 56.56 billion (约RM 33.40 billion)。
SenseTime 主要以AI与IoT 业务为核心并推出智能汽车技术、通用人工智能、增强现实技术、智能内容生成、决策人工智能和智能医学图像分析等一系列的AI技术。SenseTIme 已发展成为中国四大顶级AI科技龙头公司之一。
G3和SenseTime即将联手为吉隆坡国际机场(KLIA)和吉隆坡第二国际机场(KLIA2)开发机场综合安保和安全系统(AIS3),预计将在2024年的3月完成。值得注意,此项目是公司在2022年的5月接获AIRPORT(5014)一项价值约RM118.38 million的合约。
不仅如此,早在2021年的9月,G3也通过收购Bestinet Healthcare Sdn Bhd的51.0%的股权,将业务扩展至医疗保健领域,例如分销COVID-19检测器材。
在财报方面,从2021年年报来看,G3的营收在过往的四个财报年有着明显的成长;从2018财年RM12.45 million的营业额增长到2021财年的RM23.60 million的营业额。这主要是因为医疗保健业务在2021财年贡献了90.7%的收入。
然而,由于高昂的运营成本,G3在过去几个财年出现了净亏损。不过在2021财年,该公司似乎呈现了稳定的迹象,将亏损缩小至RM10.40 million,与2020财年RM13.39 million的净亏损相比,收窄了22.3%。这是因为G3正在逐步理顺其子公司的运营成本。
接着,G3近期所发布的上半年季度(FY2022Q1&Q2)的报告中提出,公司一共获得了 RM10.68 million 的营业额。此营业额就占比2021财年全年的45.3%。主要是医疗保健业务的贡献,然而COVID-19检测器材的需求下降,导致该业务在第二季度环比下滑了88.2%。
另外,公司仍然在最新的上半年季度发表了RM2.09 million的税后亏损。管理层表示,由于AI3项目目前处于初步阶段,正在团队的和调查阶段,所以造成了ICT业务的收入增长缓慢。
有趣的是,G3是一家持有RM34.36 million 的净现金公司,而且公司没有任何贷款。因此,在这利率逐渐升高的环境下,G3财务支出的风险是非常低的。
展望未来,人们如今生活在数字时代,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必然会融入工业4.0的技术,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G3的AI产业是走在趋势前沿,将为马来西亚提供完善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以促进相关技术研究、产业开发以及人才培养。
最后,需要提醒各位读者的是,虽然G3仍处于亏损阶段,但一旦KLIA和KLIA2的新合同开始启动,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将会大幅增长。
截至今日,G3的市值仅为RM72.60 million,而且每股交易价只是RM0.03,所以个人认为目前买入的投资风险是非常低的。
Chart | Stock Name | Last | Change | Volum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