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点

撙节只会变更穷

Tan KW
Publish date: Thu, 21 Nov 2013, 11:23 AM

 

2013-11-20 12:13

 

货币政策主管官员只要一开口,就离不开“正常化”这个词。

这些官员大部分都认同现在还不是紧缩的时候,短期内信用仍须宽松,利率也须维持低档。不过他们却十分期待情势早日恢复正常,以便改变现行的政策。

然而如果过去五年来的日子就是“新常态”呢?如果现在这种跟经济萧条差不多的情况再持续几十年、而不是一两年,那又将如何?

这种经济思维如今正逐渐成为经济思潮的主流。在国际货币基金(IMF)最近举办的年度经济会议上,就有人大力鼓吹“长期停滞--长时间的经济疲软将变成常态,只会偶尔出现充分就业”的论调,而提出的不是别人,正是美国前财政部长、奥巴马前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

经济仍萎靡不振

萨默斯首先指出,引发经济大衰退的金融危机,现在已离我们远去。的确从大部分标准来衡量,金融危机在四年多前就已结束,但我们的经济仍然萎靡不振。

他又强调,金融危机爆发前已出现严重的房市与负债泡沫,但整体经济表现却只是差强人意,而且经济繁荣的力道尚不足以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

萨默斯接下来提出一项颇为精辟的见解:我们经济的正常状态就是需求不足,至少会呈现温和萧条,而只有在泡沫的支撑下,经济才能达到接近充分就业的水准。

对此,我还要增添一些进一步的证据。看看家庭的负债对所得比率。这项比率在1960至1985年间大致平稳,1985至2007年间却迅速大幅上升,于是爆发危机。

但即使这段期间家庭负债持续增加,整体经济表现最多只算普通,且从未出现需求超过供给的迹象。

消费需求将趋软

展望未来,我们显然无法重回负债持续增加的日子,然而这意味消费需求将趋于疲软,而如果没有需求,我们如何指望能恢复充分就业?

这些证据显示我们的经济已落到温和萧条是常态的情况,全靠泡沫及过度借贷,才能偶尔出现繁荣。

为何可能会发生这种状况?

答案之一可能是人口成长减缓。一旦人口成长减缓,各项需求都会下降。另一项因素可能是贸易逆差;从1980年代开始出现逆差以来,美国就再也没见到过顺差。

为什么上述情况很重要?答案是央行官员必须停止谈论退场策略。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该、且可能与我们长期相伴。而这表示我们可以不用理会那些政府负债的吓人说法,例如“债务现在可能不是问题,等利率上扬你就知道”等等。

如果我们的经济有趋向萧条的长期倾向,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萧条经济学的镜照法则中。在此种法则下,美德将成罪恶,审慎将成愚蠢,尝试撙节(包括削减联邦赤字)只会使每个人变更穷。

这种说法违反许多人的是非观和道德观。

但经济学所讨论的,就是教人们如何作痛苦的抉择。

正如萨默斯说的,这场危机“在真正结束之前,仍不会结束”,而经济现实也正是如此。当前的现实就是萧条经济学的法则在未来很长的时间仍将适用。

克鲁曼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