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日本央行。该行在周四决策会议上决定推迟加码宽松,失望之余。
市场推动日元上涨、令出口竞争力下滑,并推动股市走低、打击了“动物精神”。日本经济增长复苏的前景因此更加暗淡。
而这一反应恰恰与几周前日本央行意外推出负利率政策时如出一辙。
上述看似前后矛盾的市场反应,虽然在发达经济体不太常见,但在新兴经济体,当政策有效性出现问题时,这种现象则较为普遍。
这即表明了一个重要的现实:在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央行中,日本央行已经处于政策有效和无效的临界点———如果还不能称其政策起反作用的话。
央行刺激是日本政府承诺的三支“箭”之一,用以拉动经济迅速摆脱持续20年的经济停滞状态。然而在实践中,虽然央行采取了相当激进的行动———以负利率和大规模(力度和广度皆是)购买资产的形式,但与之相伴的却是财政举措实施不力、结构性改革推进缓慢。
宽松适得其反
由于另外两支箭未能落实到位,日本央行今年早些时候决定进一步扩展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尝试。结果适得其反———尽管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相对利差和资产购买规模均有所扩大,但日元反而升值了。
这种结果令日本央行受到强烈的公众质疑,尤其是面临政治压力。
在这种环境下,央行官员周四决定暂不采取进一步的激进行动,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样做之后,他们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困境:似乎不管他们是静是动,都会加剧对经济增长不利的资产价格走势。
这种政策结果在发达国家非常罕见,因他们的政策可靠、制度稳健被视为既定事实。
毕竟,这些国家的央行甚至还能通过口头干预来影响结果,其中包括念出“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万能咒语。
勿忽视政策失效
而在政策可靠性、制度稳健性都尚未完善的新兴经济体,这种结果就常见得多了,体现为央行经常失去对汇率的控制———多数时候是在汇率无序贬值时,且不管央行采取了什么样的利率行动。
对于日本央行的政策困境,全球其他央行应该密切关注,首选欧洲央行和中国央行。
因为他们和美联储一样,都被迫依赖长期使用非常规政策工具和前瞻指引来维持经济运转,而缺乏综合性的政策举措。
周四的市场反应凸显出政策交棒的急迫性,要减少对央行的过度依赖,转向推进有利经济增长的结构性改革、重建总需求平衡、着手解决过高负债问题、以及加强区域和全球政策协调。
发达世界已然体验了新兴经济体常见的一种恶劣环境:经济复苏遇到结构性而非周期性的阻力。
现在,某些发达国家可能将体验另一种陌生形式的颠覆。
目睹日本央行的经历演变,全球央行脑海里应该警铃大作:不要对日益严重的政策失效风险掉以轻心。
http://www.nanyang.com/node/759518?tid=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