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点

中国正被挤出美元体系/帕奥拉·苏巴奇

Tan KW
Publish date: Wed, 30 Oct 2019, 09:54 AM

最近宣布的中美之间“第一阶段”协议被视为迈向一份全面协议的重要一步,持续了一年有余的贸易战也有望从此走向终点。

但是如果您据此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准备放弃其针对中国政策,那么就得三思了。事实上特朗普政府已经转而展开另一场与中国密切相关的战争,而这次是关于资金流动。

在一个高度整合的世界经济中,贸易和金融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跨境贸易交易仰赖于一个运作良好的国际支付系统和一个愿意且能够发行信贷的强大金融机构网络。

而这一金融基础设施则是围绕美元这个最具流动性和可兑换性的国际货币建立的。

美元作为全球第一储备货币的地位,长期以来一直为美国提供了法国前财政部长瓦莱里·吉斯卡德·埃斯塔因所谓的“过度特权”:美国可以以微不足道的成本印制货币然后在全球范围内购买商品和服务。

但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开放,美国也获得了凌驾于世界其他地区的过度影响力。

美元结算占80%

当前约有80%的全球贸易以美元计价和结算,同时大多数国际交易最终都通过美国金融系统进行清算。

每天约有1600万笔付款通过欧美之间的世界银行间金融电信协会(SWIFT)网络进行传输。

因此,美国对资本流动所施加的管制将比任何贸易关税都具备更为深远的影响。

然而美国下达这类管制仅需援引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美国总统可以据此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并动用各种经济工具来应对各类异常或意外威胁。

上述法案为许多美国制裁项目提供了法律依据,历任美国总统们主要将其用于阻止交易和冻结资产。

例如,在1980年代,里根总统就根据该法案颁布了一项行政命令,在曼努埃尔·诺列加(Manuel Noriega)通过政变上台后封锁了流向巴拿马的所有付款交易(这些资金都被转入到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建立的托管账户。)

而特朗普——这位已被证明非常愿意在时机有利于他时大呼“紧急状态”的总统——就曾多次引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包括为从墨西哥进口的关税辩护,并声称自己有权要求美国企业“立即开始寻找能替代中国的地方”。

为了把委内瑞拉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赶下台,他利用法案冻结了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的资产。

滥用“美元霸权”

特朗普还禁止美国投资者购买委内瑞拉政府发行的任何债券或买卖其拥有控股权的任何实体的股票。

与此同时,特朗普已允许美国支持的临时总统胡安·瓜伊多调用前任总统奥巴马自2015年以来冻结于美联储的委内瑞拉政府资产。

与普遍的观感相反,特朗普并未施加比其前任更多的制裁。但是他已经设计出一些别出心裁的方式——往往利用美国过大的财务影响力——来确保他的政府手段能造成最大的伤害,且从不考虑对第三方的影响。

同样,俄罗斯不仅面临常规的资产冻结和交易阻断,而且还面临接入美国银行系统的限制并被排除在采购合同之外。

随着对美国的不信任感日益增强,中国在过去十年中一直提倡的国际货币改革动力将得到推动。

肆意妄为必招恶果

而已经在出口下降、投资低迷、消费疲弱以及增长放缓方面苦苦挣扎的中国显然是下一个目标。

有报道称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限制美国投资组合流入中国,包括禁止美国养老基金投资中国资本市场,将中国企业从美国证券交易所退市以及限制它们接入由美国公司管理的股票指数。

这种政策将如何执行尚不清楚;执行下来也绝不容易。

但特朗普向来惯于在缺乏明确战略的情况下行事,尤其是在利用经济手段来推动地缘政治目标方面。

破坏互信关系

这种方法短期内可能奏效,但最终肯定会害了美国。

特朗普对美元的反复武器化操作破坏了美元和美国验证资产持有人的信任关系。

试问有几家外国企业在知道自己可能会被除牌的情况下还愿意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

如果有任何地缘政治小冲突就可能导致资产被冻结,那么有多少非美国居民会放心将其资产存留在美国银行中?

随着对美国的不信任感日益增强,中国在过去十年中一直提倡的国际货币改革动力将得到推动。

这可能意味着扩大其他货币的国际作用,例如欧元或(如果中国能如愿以偿的话)人民币。

它还可能推动一个围绕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石油和商品出口国)需求建立的替代货币体系。

通过扩大经济利益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联,特朗普正在推动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相互脱钩以及一个由敌对霸权领导的两极世界秩序。

这除了令数十年来支撑全球经济的贸易和金融体系分崩离析之外,还将为一场毁灭性冲突铺平道路。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https://www.enanyang.my/news/20191030/中国正被挤出美元体系帕奥拉·苏巴奇/
Discussions
1 person likes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