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两份与国家发展相关的政策报告出炉,一是受众人瞩目的2022年财政预算案,另一个则是无人问津的国家贸易大蓝图。
财案固然重要,因为那涉及千万人的福祉,但毕竟还仅仅是年度预算,不比那探讨国家贸易瓶颈、详列中期发展方向和举措的大蓝图来得关键。
员工看公司预算的角度,十之八九离不开公司福利有否改善、部门预算有否增加,来年是否会加薪,而老百姓看国家财案也自是如此,看看来年哪能扣税、哪能得到政府的援助、什么行业比较受关注。
但正如没有任何一家优越的A+级公司会仅热衷于讨论年度预算的用途,而忽略公司来年的宏图大业一样,不愿屈身于B级国家的我们,又怎能不谈为期5年的2021至2025年的国家贸易大蓝图,并从大蓝图的视角审视2022年财案的不足。
由于人口相对不多,马来西亚国内市场规模原来就偏小,既缺乏规模经济所能带来的成本优势,支撑产品多元性的市场需求也不足。没有成本优势,竞争力难以为继;产品不够多元、没有互补,市场需求就无法被推高,生产附加价值免不了偏低,产品卖不了好价钱又怎能给员工付高薪。
只有在打通了国际市场以后,规模经济才有望成型,大马厂商才能享有成本优势,昂贵的研究与开发才变得有利可图,工业设计才更显迫切,哪怕是小众市场也有足够的需求量来支撑产品的多元,困扰大马数十载的低薪僵局才有望突破。
但知易行难,看看国家贸易大蓝图里的数据便知。全国有超过134万家注册公司,出口商只有3万1千家,占了不过2.3%而已;中小和微型企业虽然占了全国总注册公司机构的99%,对出口的贡献却只有17.9%;至于占了全国总注册公司机构不足0.5%的外国公司,却包揽了整整74%的与出口相关的商业投资。
简单来说,大部分本地公司都不做出口,没有针对出口的商业投资做任何投入。
我们退一步问,为何不出口?根据大蓝图针对出口和非出口商所做的调研,无法准确的和在地商家衔接,缺乏对在地市场的法规、关税、产品认证和自由贸易协定的了解,认为电子商务不重要的同时,相关人才不足是出口商所面对的最大挑战。
仅占2.3%的出口商尚且如此以为,可想而知这些挑战对于不做出口的大多数而言是何等巨大。
走出国门突破瓶颈
以此回看2022年财案,我们便可举出多项它于推行经济转型这一方面的欠缺。
1)财案明年不再针对数字转型给予配对基金;
2)没有针对聘请或培养电子商贸人才给予财务援助或税务奖掖;
3)对于强化出口生态系统没有任何着墨;
4)没有任何有关于鼓励外资优先采购本地原料的奖掖,以便通过中小型企业和外资于技术上接轨来强化本地企业出口的底蕴;
5)没有任何协助本地企业在来年准备好面对《区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于生产条规和市场游戏规则所带来的改变;
6)关于欧盟和美国即将推行的碳边境调整机制,对本地出口商所可能带来的挑战;
7)没有在与绿色转型相关的财务奖掖被关注。
孰重孰轻各有判断
后疫情的经济挑战不缺,奈何公共财务资源有限,能做到的往往也只有那么多,因此做选择是无可避免的事,孰重孰轻,就各有判断。
但如果解决低薪是重中之重,那么推动中小企业走出国门,面向国际是突破瓶颈的唯一途径,也是财案应该侧重之处。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从贸易大蓝图看预算案黄锦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