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对中国科技巨头阿里巴巴拆分为6个独立实体的计划似乎抱有欢迎的态度。
原因似乎显而易见。因为规模更小的自主单元似乎具备更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人们可能预期,重组有助于重振这家庞大的公司并提高其生产力。
人们还可能认为,拆分公司将缓解近年来导致阿里巴巴成为监管主要目标的垄断忧虑。但尽管看似很有说服力,这种逻辑却存在严重的缺陷。
拆分一家公司有助于刺激内部竞争,如果这家公司真正拥有防止其他公司将其暴露于竞争压力之下的垄断地位。但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娱乐、云计算和物流等残酷竞争领域展开经营,这些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庞大如阿里巴巴,其经营仍然受到强大的外部压力。
无论如何,即使其中某些能够上市,阿里巴巴极可能仍将保留对所成立新“部门”的重要控制权。因此,从反垄断的角度看,阿里巴巴仍将被视为一个掌握其已经拥有的同等市场力量的单一实体。
阿里巴巴总执行长张勇,在最近与投资者的通话中所反复推销的公司将变得更为灵活的愿景同样具有误导性。
诚然,掌握较大自主权的小规模实体,相比单一的大型实体能够更快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但阿里巴巴计划中的重组就提高灵活性而言既非成本最低、也非破坏性最小的方式。
推高合规成本
如果某家公司被拆分为独立的部门,资源很有可能会在这些部门中被复制,尤其是在计算、风险管理、法律事务和政府关系等领域。董事部、投资者和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督力度加大极有可能会推高合规成本。
此外,各单位将寻求推进其自身利益,而对公司整体利益鲜有考虑。这可能会导致动机错配,从而促使一个部门伤害另一个部门--或者整个企业。
相比之下,多部门--也叫M型--结构可以防止资源重复配置和激励机制错配。M型结构在一个世纪前为杜邦公司首创,此后又被无数公司所采用,该结构允许部门负责人自主作出人事、预算和经营决策,而集团总部则负责履行战略指导、支持和监督等职能。
通过全面掌握有关部门运营的内部信息,公司总部可以用奖金等工具来调整跨部门激励机制并优化资源分配。控股公司不太可能像公司总部那样掌握各独立部门的信息,更不用说利用这些信息实现优化资源分配。
M型结构提供了另外一种优势:即总部可以依据业务变化需求来调整不同部门的自主权。一家经营顺畅的公司应不断调整其集中程度,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
阿里巴巴的重组计划不允许这样的细微调整。未来,该公司很可能希望恢复到某种更为集中的结构。
但如果分拆为独立部门--尤其是在下属某些子公司上市之后--满足上述需求可能会变得非常昂贵。
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阿里巴巴的组织结构可能会变得更为僵化,即使其经营决策变得更加灵活也改变不了这一点。
阿里巴巴北京办事处。
仅能安抚政府担忧
如果阿里巴巴的重组不太可能缓解反垄断担忧,而且,它所选择的方法也缺少牢固的商业理由,那么,市场为什么普遍会对这一消息作出积极的反应?重组对阿里巴巴与中国政府关系的影响才是答案之所在。
对在华运营的任何企业来讲,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都非常重要。通过推行实际上的“软分拆”,阿里巴巴似乎是在解决政府关于其规模和影响力问题的担忧。
再加上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马云在海外一年后回国,这就向市场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即该公司已经与政府重修旧好,从而使可以说是公司持续成功的最大障碍得以消除。
阿里巴巴的重组可能成为中国其他大型科技企业的模板,上述大型科技企业试图安抚担心其增长和影响力的政府。但就像阿里巴巴一样,这样做可能带来巨大的成本,但却无法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反垄断问题。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阿里巴巴被迫重组project-syndic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