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点

别指望全球经济软着陆/Project Syndicate

Tan KW
Publish date: Mon, 12 Feb 2024, 12:31 PM

2024 年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人们对全球经济仍然保持着谨慎乐观的预测共识,其中大多数央行和分析师预测,经济要么软着陆,要么可能不着陆。

就连我那位以看跌闻名的同僚鲁比尼,也认为最坏情况的发生概率是最低的。

上个月我在达沃斯举行世界经济论坛上接触到的CEO和政策制定者们,也表达了这种观感。

2023年利率急剧上升但全球经济并未滑入衰退的状况,让许多专家对2024年的前景感到乐观。

当被问及这种乐观情绪从何而来时,他们要么引述美国优于预期的经济表现,要么预测人工智能将催化人们迫切期待的生产力激增。

正如一位财政部长所说:“如果你这个人天生不乐观,那么就不适合当财政部长。”

世界各地的经济学家似乎也持有同样观点。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4年1月份《首席经济学家展望》发现,虽然大多数受访者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将出现温和下滑,但大部分人对此并不过分担心,并将预期中的经济放缓,视为对过度需求导致通胀压力的健康修正。

而也门胡塞武装袭击红海商船导致的全球贸易中断,以及乌克兰和加沙正在发生的战争,也没有影响分析师和商界领袖的喜悦心情。

美国股市创下历史新高,就连一向保守的国际货币基金也上调了增长预测,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将全球增长面临的各类风险描述为 “大致平衡”。而这一描述,与该组织通常用来阻止各国财政部长实施不可持续疯狂消费的警惕口吻大相径庭。

政治预算周期

在这数十个国家(占据全球一半人口)的选民,都将前往投票站的关键选举年,政府支出预计将激增。在宏观经济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政治预算周期”:正在台上执政的政治家希望刺激经济以提高自身连任机会,因此会增加公共开支、扩大赤字。

尽管人们的共识相对乐观,但最近的事态发展表明,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仍然倾向于负面。首先,我对中国政府发布的2023年经济增长数字(5.2%)深表怀疑。

中国的GDP增长率,一直都是个充满政治色彩的问题,而在过去这一年尤其如此--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解雇包括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在内的众多高官,巩固了其一人统治。

随着中国经济陷入通缩、房价下跌和需求疲软的困境,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国的经济困局远未终结--而习近平则决心要操纵舆论。

中国恐陷“失去十年”

旷日持久的经济放缓和房地产行业的崩溃,可能会把中国推向日本式“失去十年”的边缘。

对于这具背负着倒闭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务缓慢前行的残破身躯,显而易见的凯恩斯式解决方案,是向家庭直接发放现金。

但鉴于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储蓄(与大手大脚的美国消费者形成鲜明对比),而且政府债务已经在迅速增加,该国陷入债务-通缩螺旋式上升的可能性,似乎越来越大。

欧洲经济增长乏力

与此同时,尽管欧洲经济在2023年躲过了衰退,但人们普遍预计今年的经济增长依然乏力。

此外,欧洲国家始终不愿投资本国国防的状况表明,它们或会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可能)在2025年重返白宫后,被迫实行痛苦的调整。

令人担忧的是,欧洲领导人似乎并没有为这种情况做好准备,即使乌克兰战争使他们的弹药储备消耗得比补充更快。

欧洲还在努力应对美国总统拜登的《通胀削减法》对自身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该法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来引诱欧洲企业转移到美国。

虽然这项法律表面上是为了加快美国的绿色能源转型,但本质上却是一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它可能会在短期内提振美国经济,但其长期后果可能与1930年颁布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如出一辙,后者引发了国际贸易战争,加剧了大萧条。

美财政赤字必推升

尽管如此,拜登的贸易保护主义与特朗普计划对几乎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关税的做法相比还算温和--后者可能对全球贸易体系造成严重破坏。

欧洲国家支持拜登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与特朗普的不同之处,在于一再重申将致力于遏制俄罗斯的扩张主义。

使人警惕的是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人似乎都对削减政府开支不感兴趣,更别提减少赤字了。

无论今年11月大选后哪个党派控制国会,一场赤字助推下的支出狂潮,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如果实际利率如许多人所预期的那样持续走高,政府或许就要被迫在极不受欢迎的财政紧缩政策和迫使美联储允许另一轮通胀之间做出选择。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全球经济即将实现软着陆,但近期的趋势却不容乐观。

在全球面临又一个动荡之年之际,政策制定者和分析师需要牢记一点:如果跑道本身就位于地震带上,那么软着陆也就没有多大意义。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别指望全球经济软着陆project-syndicate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