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上心头-368-武训办学的故事
我在中学读过武训办学的故事。没有读过他历史的年轻子弟,可以通过网上百科全书或谷歌搜寻,了解一下他治学的故事。武训是清朝的乞丐,他出生于贫穷家庭,由于家里穷困,他只好四处乞讨维生。他有感于自己因贫穷无法进入学校读书,一边行乞,一边将乞讨所得捐赠出来办学校,让穷人子弟也有机会读书,增长知识不被人欺负。
武训一生穷苦,对自己十分节俭,为办学一事不遗余力,甚至不惜跪求名师,以及向贫苦人家跪求他们送子上学,同时建校、聘请老师的费用,以及学费皆由他乞讨所得提供。那个时代,贫苦人家真的是贫苦,性格也不像如今的人性那么狡猾和复杂,所以,武训的义举,值得后世景仰,也成了华社"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模范。
事隔百多年,年轻子弟听到这个故事,也许会不以为然,暗中嘀咕一个乞丐怎能有如此"宏愿",边行乞边办大学,莫不是假借办学的名义,欺骗善心人士?这些从小在父母亲呵护之下长大的纨绔子弟,不知道穷为何物,所以不清楚清朝的民间困苦,有此想法,也不出奇。
同样的,马来西亚的国度里,过去三十年,非华裔者,不清楚华人办学的辛苦,这也不出奇。我们都曾经年轻过,虽然那时年少无知,不过比比就读的华文小学和邻近的国民小学,却也知道什么为富裕,什么为穷困。我们的小学连一百米的赛道都划不出来,课室是左一座右一座的,一建起来,学生玩耍的空间也少了;哪像他们的学校,大大的足球场任他们踢球嘻乐?
然后,一年一度的十大歌手演唱会,大概是学生最难忘的回忆。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听歌追星,学校还可以筹得不少建校基金,纯真的脑袋,对于这个盛会是十分向往的。但是,有时也不免互相询问,为什么政府没有钱办学,要校方这样筹款呢?
现代人可以问武训,为什么朝廷没钱建校,要您行乞办学呀?邻国一样问马来西亚华人,为什么你们的小学建筑费,要向民间筹款,政府没有钱吗?不同朝代,不同国情,但是,华人办教育的崇高情操,不因时代和人性的变迁而改变。
然后,国阵的老树盘根,被推倒了。华人天真的以为新的改革时代来了。华人不少是希望看到改变,才支持希盟的,这点不用置疑。但是,希盟的不少功臣,却也因为害怕被马来人以为奴膝于华人,而变得更保守,甚至被反对党牵着鼻子走,转而拿华人开刀,这一点也无法置疑。
这个国度,喝酒和抽烟并不算违法,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挑起人民的情绪呢?换个角度来说,如果武训生在此时,一个乞丐,连自力更生的能力都没有,何来财富办学?他会不会被以不事生产的手段累积民间财富而受到批判呢?烟酒公司回馈弱势团体(抱歉,我觉得,没有政府的财力支援,华教是弱势团体),并没有惹着了富裕的政府马来学校,何以还要咄咄逼人?
回教党可能不知道,但更可能装不知情吧。现今华小,已有20%巫裔就读。如果要一视同仁的话,华小的拨款,应该和政府国小一样才对。华小办学一直都很艰难,不像政府学校那么春风得意。但是,写意令人懒,困苦志气高。我们虽然遭到压迫,但是也自豪于越是艰难的环境,越能培养出优良的奇葩。遗憾的是,政府不知道什么叫拨乱反正,诚意来扶助华小,还假惺惺的对"华小三十年来辛辛苦苦的向华社征收了上亿令吉的第二个税务-捐助华教"装聋做哑,做势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