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华撰文】随着媒体报道揭露,由马来西亚政府持有且获得政府担保的主权财富基金——一个大马发展机构(1MDB),在短短4年内背负高达380亿令吉的债务。
基于政府对这家官联投资机构的债务负有“或有债务”(Contingent Liability)的担保责任,这一意味着,一旦1MDB出现倒债危机,政府有责任插手,扛起这些债务。换句话说,1MDB的确是政府的一颗定时炸弹。
但回到问题的根源,1MDB为何背负或需要背负380亿令吉的债务?或者说,1MDB的存在根本就是一个不必要的包袱。说穿了,这380亿令吉的债务,正是纳吉政府一手造成的结果。
回顾历史,1MDB的 前身是登嘉楼投资局(Terengganu Investment Authority),一家负责管理和投资登嘉楼州石油税金的州主权财富基金。这家主权财富基金成立的初衷,是为了有效管理登州石油税金,确保这些税金用来推动该州的经济永续发展,并保障登州的经济福利。
通过专业的管理和投资来赚取收入,登嘉楼投资局的最终目的是在石油和天然气耗尽的时候,可以为登州提供替代的收入来源。
登州是我国三个直接享有石油税金的州属(其他两个州属是沙巴和砂拉越),国家石油(Petronas)每年缴付5%的石油税金,作为开发登州石油资源的代价。然而,登州的石油税金却因为黑箱作业和政治化课题,一再成为焦点。
登州石油税金黑箱作业
登州究竟每年获得多少石油税金(实际数目),以及这些税金用在何处,一直没有对外公开。不过,坊间流传每年数额达10亿令吉。在2000年之前,石油税金一直是由登州政府直接管理。
但是,随着登州在2000年大选后落入反对党(伊斯兰党)手中后,这笔丰厚的“黑金”收入就转移到一个特别基金,由中央政府直接负责管理。在前首相阿都拉时代,庞大的石油税金据说被用来支付一些华而不实的大型活动如国际帆船巡回大赛等,并没有真正用来发展登州经济,造福该州人民。
当时任我国最高元首的登州苏丹米占再纳(Mizan Zainal Abidin)在2008年2月访问中东地区的阿布达比后,提出效仿该国成立主权财富基金的模式,设立登嘉楼投资局来专业化管理登州石油税金,来确保登州的永续发展。
在某个程度上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一方面确保石油税金不会被政客或寻租人滥用,另一方面让登州可以真正把石油税金转换成该州经济永续发展的动力来源,造福登州人民。
然而,当登嘉楼投资局变身为1MDB之后,这一个单纯的目的开始变质了。首相纳吉在上台后,于2009年7月22日正式宣布,把成立还不到半年时间的登嘉楼投资局,“升格”成为一家联邦法定机构,并在同年9月份把名称改为一个大马发展机构(1MDB)。其理由是:“这家主权财富基金应该让全马人民受惠,而不只是一个州属的人民能够受惠”。
那么,1MDB如何让所有马来西亚人受惠呢?根据1MDB官方网站的资料指出,这家由联邦政府持有的策略性发展机构:“通过推动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和带动外资直接投资(FDI),来推行政府的策略性政策措施,协助国家实现长期经济发展的目的。”
1MDB没有存在必要和价值
有趣的是,从1MDB所专注的四大策略发展领域——能源、房地产、旅游和农业领域来看,这家主权财富基金既不是这些领域的业者,也没有具备专业能力和经验,更重要的是,已经有其他更专业的官联投资机构(GLICs)和官联企业(GLCs)在做着同样的工作。
比方说,农业领域方面,联邦土地局(Felda)和旗下子公司、官联企业如森那美(Sime Darby)等,不仅是农业发展方面的领航者,同时也在纳吉政府经济转型计划(ETP)下的策略性农业领域扮演主导角色。同时,私人种植业者无论在多元化或者现代化农业发展方面,都交出不俗的表现,并且积极配合政府转型计划做出投资。1MDB在这一领域可以发挥的作用几乎等于零。
房地产方面,1MDB同样不具备专业能力和经验,同时也没有充裕财务条件和制造收入的能力,来推动房地产发展。政府硬是把大吉隆坡(Greater KL)下发展总值上百亿令吉的敦拉萨贸易中心(TRX)和马来西亚城(Bandar Malaysia)交给这个在产业界完全“不知名”的家伙来全权负责,不但在能力上说不过去,还必须靠政府担保举债,来推动这些大型产业发展计划,根本就不具备经济效益。
实际上,官联投资臂膀如雇员公积金(EPF)、国库控股(Khazanah Nasional)、国民投资公司(PNB),连决旗下房地产子公司,如马资源(MRCB)、马友乃德(UEM)、实达建筑(SP Setia)等,同样在推动大型房地产发展计划。
不同的是,这些官联投资机构和官联产业公司,不但拥有充裕的资金,同时也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并且在房地产界拥有良好的品牌。若非要官联企业在带头发展房地产,这些房产业的巨头绝对胜任有余。即便在官联企业的缺席下,私人房地产发展业者早已把本地房产业推向全世界。1MDB的存在可以说是可有可无。
至于能源业则更有趣。1MDB至今在能源业的“策略性投资”,竟然只是局限在“收购独立发电商”,短期内打造成国内顶尖电力业者的地位。这些投资既不涉及开拓能源业的新成长领域,也没有创造新的商机或就业机会,对经济增值产出的贡献几乎看不到。
说坦白些,1MDB收购这些独立发电厂的现实原因,充其量只是为了通过这些现成的资产,制造稳定的现金流收入,来偿还债务利息。
Source: Inner Malaysia - 大马论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