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中视窗

半导体投资大变局/安邦智库

Tan KW
Publish date: Mon, 29 Jan 2024, 01:50 PM

逆全球化是深刻影响世界经济的最新一轮大潮,它通过冲击传统全球化,促进全球化的新演化,刺激全球供应链重构,改变跨国投资布局,形成全球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在半导体产业领域,这样的变化非常明显。

过去几十年,世界还处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球半导体市场形成了自己的分工合作格局:美国引领产业创新和设计业,亚洲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主打制造,而欧洲则固守传统技术和制造,介于美国和亚洲之间。

长期分工发展的结果是,在半导体市场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区域市场和区域产业集聚。但是,逆全球化和地缘政治化改变了一切。

在中国,在三十年前即已开始发展集成电路(IC)产业(即半导体产业或芯片产业),但进展一直不快。2014年9月,中国大陆启动了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大基金”一期,投资总规模达1387亿元人民币(约919亿令吉);2019年大基金二期成立,募资规模2041.5亿元(约1353亿令吉);大基金三期已于2023年11月17日开始募资,据称规模可能在3000亿元至4000亿元人民币(约1988亿令吉至2650亿令吉)。

 

 

投资竞赛

在大基金之外,中国各级政府、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也向半导体产业进行了大量投资。

在美国,美国政府于2022年推出了CHIPS和科学法案,提供约520亿美元(约2454亿令吉)的政府补贴,该立法还包括另外240亿美元(约1133亿令吉)的芯片生产税收抵免,以支持本地先进芯片制造。

在政策引导下,英特尔打算投资1000亿美元,在俄亥俄州和亚利桑那州打造世界领先的芯片制造园区;台积电正在亚利桑那州建设4nm制程晶圆厂,预计投入400亿美元;美光计划在未来20年内投资1000亿美元建设晶圆厂,重点在纽约州、犹他州和爱达荷州建厂;WolfSpeed要在北卡建设一座价值数十亿美元的SiC(碳化硅)晶圆厂;GlobalFoundries要在纽约建第二座晶圆厂;三星电子投入170亿美元在德州新建晶圆厂,用来生产4nm制程芯片。

在欧洲,欧盟在2023年推出了欧洲芯片法案,预计投入490亿美元(约2313亿令吉),用于发展本地半导体研发和生产,目标是将欧洲芯片制造在全球的份额从10%升至20%。总投资中,约375亿美元(约1770亿令吉)将分配给大型晶圆厂,其余部分将用于芯片设计平台和其它基础设施建设。

有了政府补贴和政策支持,全球各大芯片厂商开始在欧美亚三大洲积极扩产。

长期陷风险

可以看到,在逆全球化时代,全球半导体产业投资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特征。

在国家安全、产业安全的担忧下,中国及亚洲其他地区、美国、欧洲等各个区域,都不同程度地走上了“自建一套”的模式,强化本区域对半导体产业的投资和控制。

这种变化,与安邦智库(ANBOUND)研究人员所提出的“密接生产”模式是一致的。在短期内会促进半导体产业的投资,形成一波新的产业投资建设高潮;但从中长期来看,如果全球市场对半导体的需求不同步持续增加,则有可能出现全球半导体产业投资过剩、芯片产能过剩的风险。

全球半导体市场需求仍在增长,既包括传统的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芯片“大户”的需求,也包括一些正在逐渐增加的新需求,如智能汽车、人工智能(AI)、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边缘计算设备、生物医学应用、无人机、机器人等领域,对于芯片的需求都会持续增长。

此外,电信行业发展和提升也会对半导体市场带来新的需求。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newsletter@anbound.com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半导体投资大变局安邦智库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