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静的市况慢慢把不少市场玩家淘汰,以战养战,留下有用之身才是现在安身立命之道。
个别的市场玩家虽然不相熟,但多是点头之交,虽然网上常言看人PK最开心,但别人落难何必落井下石。而且,我觉得部分玩家年轻有魄力,等一个浪一个机会就可以回来了。
每一次有玩家爆煲,媒体朋友或投资惯性顺藤摸瓜去了解涉事人背景、背后相关集团、派系之类。
最简单的方式当然是看人物关系,同姓同宗同族可以是一系,董事、公司秘书等高级管理层可共用,观察他们坐什么公司也可略知一二。
我部分累积股票人脉知识的方法是靠看娱乐杂志,首推以前的壹周刊。因为部份市场玩家不喜欢自己持有股票,可能找女朋友和红颜知己代持,查找幕后恋人关系唯有从娱乐线找线索。
看富豪泡妞和观赏煮食节目都有一个大共通点,就是有得看没得吃,有识之士如我,初初看这些花边八卦会觉得好难顶,觉得无甚营养,但如果用股票研究角度入手,观感就会良好。
证券行被当成金主
现在老牌有钱家族开始分家,同姓同宗都未必是同一房人,所以,当成一个股票派系分析时,又要明白当中亲疏之别。
经过几年的观察,多得我们这些铸字多口的八公,公众、媒体甚至监管机构都掌握了部分分析市场股票的技巧,数仓数手花已经沦为入门技能。
有时候我会觉得做保管人有点冤枉,有一些股票存放在个别证券行,技术上只能证明是代持关系而已,不一定代表证券行背后的老板就是幕后人。
不过,证券行老板却常常被老看成金主。
当然,证券行有孖展可借,挑选特定证券行可能为了迎合抵押股票的财务需要,不过这是背后上市公司和证券行之间的互相协定,我们外人不会知道,逻辑上不能推论出金主和债仔的关系。
现机制缺透明度
我会同意,现行机制对于抵押股票的公众透明度不算高。
公司和公司之间的商业合作可能是一次过,以项目为基础,不一定是长久合作关系。
不过,这类资料公众不易知道,所以有一些公司的一次性合作,都可能被归边看成是某一个派系的附属。例如,全香港抢壳最厉害的只有一家,基本是你聘请他做顾问就赢定了。
就算你不找他做事,都要盯紧他,因为慎防他去了对家。
我在此君身上学到甚多,光吃一餐饭已经功力大增,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那种。
所有派系要抢公司都找他帮忙,但这些抢壳刁多是以项目为基础,做完一次甚少翻头再做。
好像他这样靠技术做出名堂,已经不能再用派系的视觉去看,他不隶属任何人,而是隶属有需要的人。
当然,我主观觉得,湾仔某大厦的相熟朋友可能会有少少价讲、打个折吧。
来源:苹果财经(hk.finance.appledaily.com)
http://www.enanyang.my/news/20181214/如何分析股票集团和派系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