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7 14:10
在国家金融面对难关重重的同时,人民的个人及家庭金融管理出现了严重缺点,让我觉得国人不应该再轻视财商教育的重要性,不能再把这些问题当做“小事情”了。
我认为这些问题不可能是短时间造成的,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指的就是这一类问题,是经过长时间的小问题,微小的不正确观念,以及各种坏习惯累积而成。
当我国发生大部分上班族拿出1000令吉都有难度的境界,这实在令人觉得蒙羞和百思不解。
首先,我们不是时常挂在嘴上说钱很小,数千令吉都不再如以前那样“值钱”的吗?
如果这说法是真的,为何连少少的1000令吉都变成一个大考验呢?
第二,国内不少人都倾向工作及受雇收入的稳定性。
若是如此,为何有着稳定收入的雇员连存下1000令吉的能力都没有呢?那么这种收入稳定性其实又有多稳定呢?这样的稳定,又有什么用处?
第三,也有不少人整天盲目工作,为了存下钱而过程中也有所取舍,比如牺牲社交时间,牺牲与家人共处的时间等,为何付出了这样的代价后,还是处在那么不堪及狼狈的处境呢?
这是否说明了我们已经习惯了一种“挨到月杪就行了”的生活呢?
这些报道在几乎同一时间登出,可以说是一种“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的感觉;但是若仔细一看,这类报道其实又好像是有息息相关的因果关系。
家债冠亚洲破产年轻化
我国家庭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6.7%,在亚洲区域最高,更让人觉得可怕的是55%破产者的年龄低于34岁,这些数据又说明了什么?
这意味着我们大部分通过劳力赚取回来的收入,其实一大部分将不会为我们所用,而是必须缴付给债主。
破产人士趋年轻化,某种程度上也因为现在的人有一点迷失方向,开始赚钱以后就连一点按部就班的精神都没有,而是偏向于“比较”的心态。
比较准绳不对
我也不是说与他人做比较是坏事,至少这是一个让自己前进的动力;但是如果你拿来做比较的准绳不对,那就是为自己铺上一条不归路的不良竞争了。
例如:拿自己信用卡额度的顶限来与友人做比较,自己的顶限高才觉得自己有成就;比较自己有多少张信用卡;比较自己的汽车是什么品牌;比较自己的房子是否够豪华,不是双层排屋就不要搬进去,不然就显得自己没有其他人那么有成就等等。
赢得面子输了人生
正正就是这些那么可悲及幼稚的思想及观念,把自己逐步逼近债务死角,而最恐怖的事在为时未晚以前,大部分人都不太能察觉到自己即将面临的问题。
债务问题就像金融及个人财务的的一种“癌症”,当它还是初期阶段,若我们不去处理及面对它,当它开始恶化和扩散时,其实真的是会更难“医治”了,这比身体上的癌症更恐怖。
更难受的是这种问题若断不了根,会是比死更难受,因为我们必须活着为自己从前的不负责任态度付上代价。
试想,如果因为要比较而落得如此下场的话,其实赢得面子与输了自己人生,那一个会更重要呢?人生有限,我们输得起吗?
避免陷入钱不够用窘境
试问,有谁规定月入1万令吉,应该住怎样的房子,月入3万令吉应该住在那一个地区,那一类型的房子吗?
月入1万令吉就必须要驾驶过10万令吉的车才是月入过万的人吗?
别让这些想法影响了你,一旦接受了这种说法你就把自己逼进一个死胡同,这个时候,你就会觉得自己无论赚多少钱都会面对钱不够用的窘境,一个不小心“走火入魔”的话,还可能因此不能够专注在原本的工作。
基于屋价逐渐攀高,收入增幅度微小,大部分屋主的房屋贷款轻而易举的就占了收入的30到50巴仙,加上汽车贷款的话,我们每个月的收入一大部分就已经拱手交到银行口袋,当然这是因为我们向银行借贷,还钱是应该的。
但是问题关键是,我们是否应该借得适可而止,还是只要银行批准就应该借呢?
需要了解的事,每一种借贷,无论数目大或小,利息高或低,跑不掉的事实是我们肯定必须用未来的收入或财富来清还今天的借贷。
因此,这将会降低本身的存钱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国人的退休收入处于那么不理想的程度。
做好财务管理
看似我们每天都在进步,从以前的打字机,到现在的电脑,再到现时可以轻易通过手机程式交换信息等等的趋势看来,人们的财商反而显得停顿不前。
想要避免自己跌入万劫不复,或避免自己财务管理系统出现问题,建议大家仔细考虑和做好以下的责任:
1.分析现金流及财富所面对的风险
做好风险分散及管理(为自己准备适当的保险,但是适可而止,也要签对保单而不是盲目的签保单)。
2.定期为财产与债务做分析
制定个人或家庭净值表,要知道自己的车子或房子大小不重要,这些财产当中还有多少是抵押及尚有欠债更为重要。驾名车住洋楼的朋友如果大部分都是靠借贷而拥有这种生活,那么其实平凡的你会更好,因为你的净值会较理想,成为负资产的风险几率也会相对减低。
3.定期做储蓄
储蓄的定义并不是有剩余钱才存起来,而是先把钱存起来后才为生活开销进行规划。比起等到有钱用剩才存钱的人,拥有先存钱再开销习惯的人哪怕是每月只存入一点钱,都肯定在一年后会比前者有着更可观的存款。
4.为存款及储蓄做投资管理
如果你依然选择把存款全数寄放在银行存款而已,继续抗拒承担一些风险进行投资,那么其实你是在不自觉中把最大的风险扛上身了还被蒙在鼓里。别再重复这些不理智的行为。
5.定时为财商做功课
进修,多阅读,别只对娱乐新闻及消遣性质咨询感兴趣,记得为自己的人生未来也投放一点兴趣与责任。
有一点让我想不通的是,为何我们可以接受自己定时定期理发,进行保养或每年都坚持要出国旅行;但是却不为自己未来及财务健康有着类似的坚持及想法呢?
如果你有定期为自己的财务健康做管理及检验,那么其实是为自己减低迈向短视陷阱的风险,预防自己患上财务癌症。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或本身特许理财规划师,获取建议和咨询。
http://www.nanyang.com/node/737867?tid=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