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常在本栏以至世界各地传媒里强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一样,所以,许多在发达国家里首先提出以至成功实践的社会经济学原理,未必在发展中国家里行得通,或至少需要满足一些在发达国家里可能不可思议的条件,方才能勉强行得个半通不通。
如近年来流行所谓的社会企业,约略即是一些相对贫困的社区或社群,或自行组织、或由一些非政府组织与企业家们联手组织起来,调研当地或改革社会阶层的特色物产或文化,然后把彼等商业化,做成具有当地或该阶级特色而又可“上得场面”的商品或服务,以赚钱来改善当地或该阶级的社会经济情况,通常也兼顾生态环境的永续发展。
在发达国家里,虽然整体的社会经济状况算是“发达”,但因为市场经济里无情的适者生存竞争,多少会造成社会贫富悬殊的情况--有些发达国家里甚至有严重的此类情况--所以,也还是会有相对贫困落后的地区或社会阶层。
而一些所谓的“良心”企业家,抑或是一些具有关怀意识的社会组织,在有关当局的鼓励以至辅助下,便会深入这些社区或社群,发展此类社会企业,以便至少得以帮补该些社区、社群成员们的收入。
有些更能把社会企业做好做大,发展成跨国企业的都可能,那么,原本艰难的民生问题也就得以被转化为富足的契机了。
起码那构想是如此,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但这些社会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发达国家相对蓬勃发展,其实也还是有其相对优渥的社会经济背景。
如在大多数发达国家里,任何民众也还是会享有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如没工作做的,会有失业救济金;单亲父母,会获得一定的抚养子女的补贴;生病而付不起医药费的,也有基本医疗保障。
发达社会条件优渥
即便要做“流浪汉”的,也还是有一些基本设备的宿舍得以入住的,也有许多“羹汤厨房”会提供免费食物等。而且,偏远地区也大多有通水、通电、通路、通网等。
而且发达国家的法治完善,做事透明度高,贪污腐败的情况相对不彰,所以,参与社会企业许多时候,是在有着此类基本的生活条件上,得以更进一步地增添收入。
换言之,在这些发达国家里,社会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可谓是锦上添花,一种把社会经济情况更为完善化的做法。
但在发展中国家,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许多时候在距离大城市不远的郊区,龟速上网,或甚至上不了网就不用说了,清洁的水供、稳定的电供、平坦的道路等都是大问题,有时还有传染病的肆虐。
各种的基本收入与医药的保障就更不用说了,贪污腐败更是横行。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要推动永续的社会企业,那决心要很大,回报却可能很小,实在发人深省。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社企发展条件参差胡逸山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