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近年来闲时酷爱观赏旅行主题的视频,应是冠病病毒肆虐期间被禁足在家,所以对世界各地的无限美景有所憧憬吧。
其中就有追看一位伊朗裔美国青年,在世界各地走透透的视频。而近日他有上载一集有关他在疫情后首次赴他父母出生长大的伊朗探访久违的亲友的视频。
话说镜头转到他与一群亲戚共享晚餐时,坐在身边的表哥被他旁述介绍为一位毕业自马来西亚的建筑师,在当地也算事业有成。看到这里,笔者一时感触,竟然忍不住掉下泪来。
这到底是人家与远亲在疫后跨国团聚的温馨场面,又关笔者什么事,为何会令笔者感触良深呢?
回头一想,这应该是因为这位青年旅行家提到本地的国名,触动读者的一些社会经济思维,尤其是有关教育方面的。
很坦白说,对于本地的教育水平、质量等,多年来本地各界都有着不同的意见,认为已经很好或还有很大改善空间的都有。
但现实就是,对于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亚洲、非洲的,南美的则尚待努力)的学生与家长们来说,本地的无论公立或民办的尤其是高等学府,也还是有着强大吸引力。
他们比较过各国的高等教育,认为本地的“物有所值”,虽然可能不是世界第一流,但也主要是以英语这世界通用语言来教学,而且学费与其他起居费用方面,对他们来说也还是尚可负担得起的。
所以如上述般来自中东的学生在本地比比皆是。
教育归根结底也还是一种服务型经济行业。而一个国家要从发展中的社会经济状态兑换成发达国家,其中一个(虽然没明文规定的)要点也是服务业(相比于产品)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要越来越大,至少是超过一半以上的。
因为服务业 --尤其是如教育般的高端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一国一地在脑力运作相对于体力劳动的成就上已然越趋成熟。
而在本地,服务业的比重在整体经济里的确早已超越一半,此所以之前要把本地在2020年晋升为先进国的宏愿得以如此有信心地被推展。
教育是发达国指标
当然,基于其他社会经济结构上的挑战,2020年来了也去了,本地却也还是停留在发展中国家的阶段。
但我们至少要把持着服务业的整体经济比重,以防止经济不致下滑到本地成为最不发达国度的窘境。而在这里头,教育--尤其是跨国或国际教育--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了。
我国教育的对外开放程度固然已经很不错,但也还是可以进一步开放来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来本地学府里就读的。如有关当局不应硬性规定各学府只能招收一定比例的外国学生。
在这经济不景的时代,人家外国人肯来本地念书、交学费,就已很不错了,怎么还要限制数量呢?
况且,本地不是很讲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吗?那又有什么会好过让来自各国的学子与本地学生得以从校园时代就得以相处在一起呢?至于以后各种跨国商机得以从此促成,那就更不用说了。
如以后本地商家要到伊朗投资建设,在当地找来帮忙的,应该也是如上述般在本地念过书,了解本地办事风格的吧?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跨国教育举足轻重胡逸山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