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山重●胡逸山博士

经济心理的感性与理性/胡逸山博士

Tan KW
Publish date: Fri, 10 Nov 2023, 09:19 AM
Tan KW
0 502,519
政经山重●胡逸山博士

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心理学的一种表象或实践。而经济学里的基础假设,是个人在钱财处理方面是理性的,即希望得以累积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或利润,而尽量减少被强迫性的开支或成本。

所以,大家当然都希望自身的薪资得以更高、生意的盈利得以更大,但所交的税更少、一本得以万利。

但当然实际上的个人,未必是完全理性的,甚至是完全不理性的也有。如在消费方面最为能够展现这一点。譬如一些人会不时去购买一些自身负担不起的奢侈品,在朋友间炫耀。

当然,这也可能是一种心理学上的补偿机制,为了弥补自身强烈的自卑感,便要自大展现自己拥有奢侈品,很是威风凛凛,哪怕只是片刻也好过没有。

金钱游戏盼割韭菜

但如果是从事快速致富或金钱游戏的,便也要制造自身过着奢华生活的假相,如近日被报导去租用一部没飞的私人飞机来拍摄好像乘着环游世界的视频贴上网,以在庞大粉丝群里制造羡慕,让彼等奋不顾身地加入“致富”行列。

撇开道德层次(大家心里也有数),这种做法也还是理性的,主要就是下大一点的成本(但又不是大到真正环游世界的成本)来期望“割韭菜”赚取暴利。

当然,如果上升到机构或社会层次,个人即便是理性的自身利益最大化,又未必等同于机构或社会的利益最大化。如个人可能希望做少少工、收多多薪水;生意赚多多钱,交少少税,甚至不交税。

但公司当然却又希望员工得以更为勤奋、薪资得以更低;政府也希望税收得以更多,方能推展各项公共服务与发展项目。这之间所产生的矛盾与其协调,也就造就了许多经济学方面的课题。

而上升到更为宏观的国际层次,经济学也还是需要顾及那个难以抓摸的市场心理的。

不但如此,即便是在国际层次,那些个人层次的羡慕、妒忌、自大、自卑等心理,以至由此而来的理性或非理性(有时也要看是从哪一个角度来探讨)行径,也还是会展现出来的。

国债高低国情有别

就说国债吧。

首相安华日前再如其纠缠多年的政治对手、前首相马哈迪医生般,警告说本地的国债高企、此风不可长云云。安华还举例说本地国债曾一度高达1.5兆令吉,不能再增长了。

但如看一些与美国比较的经济数据,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本地的大约64倍,但美国的国债却是本地的100倍!

如此一来,美国不是应该比本地更为担忧其国债的高企吗?

然而,除了每年几乎例行的白宫与国会之间更多是基于政治对抗(许多时候这两大权力中心分由不同的政党出掌)而非经济考量的有关国债封顶是否提高的争执外,无论是美国或国际上的市场,几乎从来没有因美国国债高企而担忧过。

信心影响投资意愿

这是因为大家对身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美国,终极偿还国债的信心还是很强的。

至于如本地般的发展中国家,市场上对其偿还哪怕是更低的国债的信心,坦白说也还是很有保留的,而这种保留也就会影响到彼等的投资意愿,这是很现实、也是很残酷的,大家只好自叹不如地沉着应对。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经济心理的感性与理性胡逸山博士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