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兼财政部长安华日前在国会回答议员质询时指出,在今年上半年里,政府债务增加约500亿令吉(约4%),一时被各界“有心人士”拿来大做文章,主要的政治目的,应该是要影射安华以至其所领导的政府理财无能。
安华却也指出,新增的其中至少200多亿令吉债务,是拿来偿还债务以及即将到期的债务,言外之意,应该也是暗示前朝留下庞大的债务,尤其是相关于一马发展公司丑闻所遗留下来的一揽子债务。
当然,这种朝野借由财政课题来引申到政治上的你来我往,也算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当然,政治与经济也还是息息相关的,而两者有时也被认为是心理学的社会投射。
政府的债务问题尤其能被政治化,主要也还是因为对于作为大多数选民的一般升斗小民、打工仔、自雇人士(或谓自由业者)等来说,量入为出极为重要。
炒作捞取政治资本
他们平时都已被房贷、车贷等压得喘不过气来,对于还要去借更多的钱,自然颇为敏感,由此彼等想当然尔地引申到做政府的也应该如此地谨慎理财,不应随意举债。
所以“有心人士”便得以利用这类在传统社会学里,被称为“小市民”的心态来捞取政治资本了。而被由此攻击的一方,当然也要还击,指出举更多债的终极责任,其实不在自身,而在涉及丑闻或挥霍无度的前任了。
而相对于小市民们来说,大商家或大资本家的经商思维就不是如此了。
小市民们常有一种迷思,认为大商人多是通过身水身汗的辛勤工作(如剃头、补锅等)来积累了可观的原始资本后,才“出钱”把生意做大的。
起码这种天真的想法,就让许多小市民们得以有个朦胧的憧憬,认为自己当下也不分昼夜地勤奋工作,在养家糊口,不乱借钱又努力储蓄下,终有一天也能走上发达之路。
然而,这种白手兴家的发达法,也许在吾等祖辈的年代也还是大行其道的,但到了当代显然已是落伍的思维。
布城首相署。
借新债运转还旧债
君不见许多所谓的大资本家,其实都不是在运用真正自身拥有的资本来做生意的,而主要还是向各大小金融机构商借了满身的债来“运转”,以新债来“盖”旧债等,但凭着巧手的金融工程手段,生意也还是越做越大。
当然,这些大商家借大钱,也就要扛起大风险,一时周转不灵,也可能落个破产的下场。但无论如何,由此可见,适当的、理性的债务本身,其实不是问题,主要还是心理与观点的问题。
政府的债务就更类似于大商家们的债务,如果是为了运营、发展等需要来举适当的债,那也问题不大。如政府有借更多钱,但也有合理化柴油的津贴,而不是借来派更多钱,那也还是说得过去。
其实本地的政府债务,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不过65%而已,而不是如美国般的124%,再加上我国去年通过的财政责任法,要在几年内进一步降低为60%,希望得以达到这个目标。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国债无恙观点问题胡逸山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