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同工作崗位上待久了,許多人均會被無感狀態纏上,如同預設好運作模式的機械般,腦子裡想的只有如常把工作做完,而不是嘗試創新,考慮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
儘管物換星移或讓“改變”勢在必行,可無感的人自然不會因此焦慮,因他們眼中,所有一切都是必然,似乎只要能一如既往般完成日常工作,生活、業績和現有一切,自然將恆久不變。
於是,“改變”成了一種遙不可及、甚至略帶破壞性的念頭。
有感的人來到無感的環境做事,眼有不順,心有不平在所難免,尤其當久試卻仍難以改變無感文化,有感的人最終多會帶著遺憾另尋棲身處,把無感氣息留待無感的人們去享受。
或者,有感的人開始不再嘗試改變無感環境,最後改以無感對無感,結果就這樣習慣起毫無感官的生活方式,變成無感人。
久而久之,當無感盤根成企業主流文化,創新就永遠無法凌駕守舊,勞動活力和競爭力不可避免地逐點流失,讓有關企業空有進取心,力卻不足;即使是曾經風光的朝陽企業,或許就這樣來到夕陽西下,等待落日。
一群造車的人,自我陶醉坐封車廠內不理外面世界和需求變化,只知道每日以同一種概念、設備、零件、機械和方法,造出一輛又一輛同款汽車;告訴我,這種無感模式能持續多久而不被淘汰?
生活如同戰爭,只有敢於冒險嘗試和失敗的勇氣,能將我們歷練成更強的戰士,能隨時與任何競爭對手一較高下,爭取更好的生存條件。
保持無感,運氣好或能就這樣躲開鎗林彈雨,安安穩穩過完一輩子,可若運氣不佳,哪天被迫要與敵手同台競爭,或許就會發現,自己原來已沒剩多少競爭力了。
值得慶幸的是,無感或有感,選擇權一直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上。
怎麼選,看你自己。
共勉之。(星洲日報/財經小品‧作者:李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