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所謂的“百萬房屋”,其中有不少是老舊的雙層排屋,購買過手後尚需一筆數目不少的資金來裝修,並非是奢華裝飾,而是必須撤換不少基本設施,例如電線、水管都不能用了,或是屋子遭白蟻侵蝕。
表面上,有能力擁有這樣一個房產單位,似乎很風光,可是,以我國的人均收入,可以說相當“可悲”。
試想想,有多少個百分比的市民,有能力擁有“百萬房屋”?除非是收入很豐厚,或是有可觀的儲蓄、退休資金、抑或是以屋換屋,否則,想要擁有一間這樣的單位,談何容易?
這些所謂的“百萬房屋”,多數分佈在巴生河流域、檳城、柔佛南部的伊斯干達經濟特區,至於二、三線城市,想買一間半個百萬房屋,相信並不困難。
以一間100萬令吉的房屋做為計算基礎,購買者月入若不到1萬5千令吉是很難如願,假設貸款80萬令吉,申請者年齡45歲,供期20年,月供至少4千800令吉。
年齡在45歲左右,兩個聯名申請者,加起來能夠擁有1萬5千令吉,其實算是很不錯的收入,遠遠超出國民的人均收入水平。
假如退而求其次,將要求減半,考量30萬、40萬令吉的房屋,那麼在巴生河流域,很可能是屋況相當糟、或是面積很小的單位。(星洲日報/財經小品:鄭碧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