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因為,小民才拿了數百令吉的援助金就接到了許多賬單,柴米油鹽因津貼削減喊漲、還莫名其妙收到了門牌稅飆漲逾100%的信函。
小民還在想著本身財務問題的困境,結果,一翻開報紙,這裡有車齡5年以上要驗車的“汽車壽命政策”(ELV),那裡有交通警察路障,展開“逮捕令行動”……
確實,在國家債務逼近55%的門檻、赤字仍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5%下,政府必須加快經濟和財政改革的步伐,只是,若心急地以“抄捷徑”的方式減赤,也許能夠在短期內扭轉大馬的赤字窘境,避免信貸主權評級終被下調,但唯恐不是解決經濟基本面的長期方案,還可能物極必反。
大馬的經濟基本面最大問題為何?生產力和競爭力低落,導致出口節節敗退;政府收入過於依賴“雙油”,令國家收入輕易受原產品價波動的影響;政府胡亂開支,導致許多白象計劃……然而,這些問題,政府除了以“將開拓新收入管道”的官腔含糊帶過外,似乎從未有更明確的方向。
其次,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一個負責任的國民當然也應該分擔國家的預算,但是,政府在執行方面應該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減少津貼、落實消費稅,無可厚非,惟若一次過追討20年的門牌稅,或同時多管齊下地將所有“預算”都算到民眾頭上來,市井小民怎麼可能吃得消?
政府現在的減赤方式,快且狠,惟這樣的方向在經濟不景的時候卻很可能引發另一個問題——國民或因通貨膨脹狂飆,消費力每況愈下,最終打擊經濟成長。這也是一些經濟學家已給予的警戒。
此外,政府更不應忘記,大馬今天除國債高企,家庭債務也非常高,佔了國內生產總值近80%。這說明在百物上漲、薪資原地踏步的今天,大部份的家庭其實是藉借貸維生。若國民在政府過份施壓下吃不消,又會否像其他歐債國家般,引發民眾無力償還貸款的風暴?這猶如把國家“赤字”轉到國民身上。
那麼,你現在也應該明白,為何穆迪調升大馬信貸主權評級展望的那天,馬股依然如一片死水,外資仍舊意興闌珊,大馬的國內生產總值也未因此提高了一點點……
(星洲日報/焦點評析‧作者:陳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