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循序漸進地調低,是逐年調低至一個水平,但在東盟經濟共同體下,調低已是不可逆轉之趨勢,目前但看受干預近30年的汽車政策,何時要脫離政府的封閉政策的“桎梏”。
從數據也顯示,國內生產的所謂國產車,出口數量非常有限;出不了國門,卻在國內以不具競爭力的售價硬要人民“買單”,主要原因還是在國外平等的競爭平台上,無法與外國車競爭。
因此,國人便成為其現成的市場,尤其那些剛進就業市場的年輕就業群,因沒有駕駛與維修的經驗,又怕在路上拋錨動彈不得,擁有一輛嶄新代步工具避免麻煩,便成為熱切企盼。
然而,這也讓剛進職場的年輕人,從此“負債”5年到9年,恐怕薪金的大半,“成就”了銀行業成長與國產車亮眼的銷售數字。
這種因國內公共交通效率奇低,而硬撐起的個別領域成長數據,也造就了我國家債高於他國的景象。佔國內生產總值83%的大馬家債中,除了房屋貸款高外,車貸也佔很高的比重。
很多政府智囊或是所謂的汽車研究團體,或者是與汽車業利益相關集團,大概有感於汽車銷售成長趨勢,而搬出所謂汽車壽命論或若干年車輛需強制檢驗,安全考量是其次,利益相關才是背後最大動機。
大馬汽車售價高的問題,被評論人認為是“肥”了政府(與裙帶網)”、“瘦了人民”的做法,主要是政府藉稅收吸取“民脂民膏”,而相關汽車公司卻以高售價(或者是不具競爭力)牟取暴利。
乍看有關評論,起初還不敢苟同看法,後來深入調查,才發覺非無的放矢。以一輛2011年的普騰Persona1.6 M-Line轎車,新車價大約是5萬5千999令吉,2年後的今天跌約半至2萬9千999令吉,或近2萬令吉至3萬5千餘令吉。
二手車市場主要以市場動力決定供需與價格,這個市場需以歐、美、日、韓、中、印度等大系汽車競爭,實質價值便彰顯無遺。
在汽車貸款中,以往還有私人銀行業提供汽車貸款,目前幾乎已成為銀行獨嘗這蛋糕的格局。尤其是二手車市場,低於若干額度的汽車,不能獲得銀行提供汽車貸款,或者利率與二手車相去太遠,使二手車處於一個不平的競爭平台上。
這情況使二手車需求受到很大打擊,促使二手車生態鏈底下需求萎縮,這樣的結果是經濟動力與財富往上層與財團集中,底下的生態鏈若受橫空阻斷,還可能帶來更大的社會動蕩與治安惡化等問題。
二手車市場裡承載著幾許就業群,從零部件、汽車裝飾、冷氣、維修等行業;以目前二手車生態看來,正呈現一股受圍堵而呈四面楚歌窘境。
同時,汽車政策也有箝制進口二手汽車零件之勢,這些二手車皆是由日本或多個先進國入口,皆是性能尚佳原裝零件,甚至比國內的零件素質還高,且價格也相宜,為中等收入汽車車主所愛用。
這些二手零件行業人士,以往至今都在這個服務行業累積經驗,一些甚至還有機會被派國外考察與採購二手零件。若是這個具有循環經濟色彩的行業受到箝制,不僅使汽車的保養成本提高,很多受教育不高而沒有特別技術的原有就業者一失業,還可能釀成社會更不靖景況。
有人擔心車價遽然下調,如菲律賓般汽車投資相撤走印尼或泰國,這只是保護原有利益相關集團的做法;然而,因為政府這隻黑手所形成的被扭曲汽車業,普羅百姓至今仍承受無比重甸的負擔。
也許,如果沒有甚麼汽車政策,讓汽車業回歸市場動力,我國的汽車業已突飛猛進;我國因為有了汽車與零件出口,貿易盈餘也不會逐年減少!(星洲日報/焦點評析‧作者:張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