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市場主要焦點,仍然落在美國量寬的發展與進退,使許多受到量寬影響的新興市場,或多或少已經採取一些應對措施,以圖將未來任何的負面影響程度降至最低。
由於美元是世界儲備貨幣,美國聯儲局在實施量寬及超低利率環境下,導致美元貶值,游資流向商品市場,特別是成長較為可觀新興市場匯股市,引發全球性通膨風險。
目前市場特別關注全球的通膨趨勢及利率走勢,一旦走高勢必終結貨幣寬松的“利好”而出現調整,換句話說,就是由游資吹漲的市場回調至其合理水平,以擠壓過度過熱的資產膨賬。
大馬市場方面,政府最近的動作,主要通過加強政府財務狀況手段,包括採取措施改善國家經濟基本因素,即在2014年財政預算案,宣佈實施消費稅增強國庫稅收及降低財政赤字,削減津貼包括汽油、白糖,以及很可能隨之而來的天然氣、電費等減津貼增收入,跟隨全球市場價格的步伐,減少價格扭曲。
國家銀行在預期大馬經濟成長保持適中情況下,暫以不變應改變,仍然將利率保持不變。政府推行上述措施加強經濟基本因素,相信國民可要承受苦楚,實是勢所難免。
鄰國印尼方面,由於過去多年經濟增長迅速及吸引大批外資及游資,使經濟享受多年蓬勃增長,也製造經濟情況失序與泡沫,特別是使印尼的經常賬項赤字高企,使印尼在今年三度加息,緩和經濟火紅勢頭之余,也希望緩和外資急速外流穩定經濟。
印尼也與大馬一樣削減燃料津貼,實施一些高檔物品及品的進口稅,以控制進口通膨,以避免在經濟成長中火上加油。
在西方國家特別是歐美經濟依然疲弱,以及採取接近零利率推動經濟成長聲中,與印尼一樣採取升息措施防震的新興國家,包括印度、巴西以及土耳其等,以防通膨來襲,及吸引或至少保住外資,預防任何負面突發事故。
最近歐洲中行的利率卻是不起反降,並聲稱仍有進一步下調空間,反映出東方與西方經濟情況的兩個極端與失衡,也在調適經濟措施增加難度。
印度與印尼情況相似,擁有財政及經常賬項雙赤字,某個程度顯現疲弱的經濟基本層面,實有必要在全球發生不利情況前採取更多適當行動,以緩和美國量寬開始退市所產生衝擊。
隨著美國量寬措施仍然不明朗,包括不知何時退市(甚至可能不退反進)、退市規模與時間表等,都是全球市場,特別是游資充斥的新興市場密切關注的關鍵,以便適時作出適當反應,避免經濟增長與良好發展勢頭宣告終結,陷入動盪。(星洲日報/焦點評析‧作者:李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