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實在好奇,這當中究竟哪裡出了錯?
我們目前使用的各種股價數據,源頭在大馬股票交易所,各證券行、投資銀行乃自像《馬新社》這些數據供應商,都是向交易所採購數據,並分銷給其他用戶。
不過,據瞭解,交易所在提供數據時,同時為客戶提供兩種不同配套,包括沒有提供即時報價的配套A及更為完整的配套B,讓數據供應商自行選擇該認購哪種配套。
行內人士透露,最近發生的種種參考價錯亂問題,主要因為一些供應商選擇了配套A,結果未獲交易所提供即時報價,加上供應商未自行做出調整,才會發生市場出現兩種不同版本股價變化數據的亂象。
拿前週上市的馬屋業(MBSB,1171,主板金融組)新上市附加股權益表格(MBSB-OR)來說,當天各交易平台與《馬新社》,均以1令吉65仙作為OR參考價,可實際上,有關1令吉65仙只是附加股發售價,權益表格的真正參考價該是65仙才對。
其結果是,在參考價是1令吉65仙和OR首日以51.5仙閉市情況下,當日跌幅卻只有13.5仙,這是由於大多數據供應商是以正確的65仙作為計算股價變化的基礎,並非1令吉65仙“參考價”。這是第一種錯亂。
同時,《馬新社》因取獲交易所未及時提昇的參考價數據,誤將1令吉65仙當作計算股價變化基礎,結果其即時報價數據顯示了馬屋業OR當天共暴跌1令吉13.5仙,令市場出現兩種不同股價變化數據。這是第二種混亂。
兩種混亂同時發生,只能用“亂上加亂”形容。
不僅如此,上週上市的許甲明工程OR、吉朗OR與馬屋業OR同日上市的柔佛醫藥保健OR,均發生相同狀況,若有關單位再不採取行動,相信未來新上市OR、憑單等新產品,肯定會繼續發生參考價錯亂現象。
《馬新社》可以怪罪交易所沒有提供正確參考價,交易所則可以反駁說《馬新社》該自行做出調整,因調整參考價不在配套A供應範圍內。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誰有理?
事到如今,解決“參考價”問題已是刻不容緩;因此,與其積極於追究責任,交易所和數據供應商不如儘快溝通,共同商討解決方案,還投資者一片安寧更為實際。
投資者的期待,僅是如此而已。(星洲日報/投資致富‧投資茶室:李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