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財經評論

馬幣的榮景與哀愁

Tan KW
Publish date: Thu, 09 Jan 2014, 01:35 PM

 

2014-01-09 11:43


新加坡南大經濟系畢業的年長朋友告知,在他大學時代,曾經歷過馬幣強於新元的美景,90多仙就可兌1新元;然而,這種美景彷如曇花一現,永不回頭!

馬新初分家,新加坡物資匱乏,只靠造船業與港口營運,相反馬來西亞石油、天然資源豐富,是全球最大橡膠與錫生產國,木材資源也豐富,有此榮景不出奇。

然而,很多人納悶,為何只是曇花一現?恰如當年瑪麗蓮夢露主演的《大江東去》(River of No Return),與親自唱出主題與片尾曲意境般,讓人低迴、嘆息!

90年代,配合時勢與大馬開放吸資政策,日資、台資、歐美等四面八方外資進駐大馬,馬幣兌美元還徘徊於低過2令吉50仙水平。

在亞洲金融風暴來襲前,即1997年3月,還是2令吉48仙兌1美元,7月跌至2令吉57仙,年尾深跌至3令吉77仙。1997跨越新年時已近4.01,到1998年1月9日已深跌超過46%,到4.68。

為抵當狙擊客繼續肆虐,大馬最終採取壯士斷腕的貨幣管制措施,把馬幣定匯在3.80兌1美元;雖然解除定匯制多年,嚴格說來大馬經濟與國力,並未恢復至風暴前的水平。

以出口來說,雖然比風暴前弱勢的匯率有利出口,乍看讓所售製成品更顯競爭力,原產品如棕油更可與大豆油競爭。

然而不要忘了,馬幣弱勢造成進口通膨,因中間佔極大比重的製造業資本物資,或者種植業所用肥料等皆靠進口;以“高價”買進資本物資嚴重壓縮賺益,這大概是為何我國還陷於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罷?

美國本月起緩步減債,去年已貶值達7%的馬幣,今年在資金回籠發達國後,經濟學家預測最糟可能走低至3.50。

很多企業CEO希望馬幣可穩在一個水平內以利企業營運,至於恢復至亞洲金融風暴前的2.50水平,那不會是國人的集體“奢望”罷?(星洲日報/財經小品:張啟華)

 

More articles on 星洲財經評論
郑钦亮.冬铁猫山王站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林瑞源.敦马的困境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黄振威.中等收入陷阱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黄晓虹.东铁话东西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王宝钦‧FGV始知盘中餐

Created by Tan KW | Jan 24, 2019

王宝钦‧卖地寻租

Created by Tan KW | Jan 15, 2019

洪建文‧数字会说话

Created by Tan KW | Jan 15, 2019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