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指出,相較於世界各國,吉隆坡是個高度依賴汽車為交通工具的城市,有79%的城市人僅使用汽車為交通工具。
汽車是最高成本的交通工具,大馬人以汽車作為主要代步工具,表示人民的“衣食住行”四大基本生活需求中,“行”的負擔增加了,但礙於城市的公交系統不方便,人民還是必須“頂硬上”。
汽車領域對大馬經濟成長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汽車銷量備受政府重視,這本來沒甚麼值得詬病,但政府給予汽車領域的拐杖實在太“給力”,導致本土汽車競爭力低下,出口乏力,需把市場重心放回國內,因此必須不斷推動國內汽車市場,而“疏於”發展公交系統。
政府甚至計劃推出政策限制上路汽車壽命,美其名為人民的安全著想,其實很有可能是刺激新車銷量,這將導致一般收入的人民好不容易花5年或更長時間把汽車貸款還清,又要再次承擔新的汽車貸款;這其實也和國行打家債的決心相抵觸。
政府想要減低人民的負擔而花大錢津貼給予各種援助金,政府也承諾降低車價,但與其這麼迂迴地協助人民,不如實際地改善公共交通的便利性?讓低收入人民可從此擺脫汽車貸款的夢魘。
然而,必須說明的是,改善公交設施不只是增建捷運那麼簡單,還包括運作系統和專業服務,也需要以巴士、德士和泊車系統的配合。
這可讓更多人可以選擇使用公交系統或綜合使用各種交通工具來代步,使買車成為選擇性,而不是必要性,就已是幫很大的忙了。(星洲日報/財經小品:劉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