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馬,銀行體系的流動性還是相當雄厚,銀行資金充沛若不能放出協助經濟的成長,這筆錢無異於停滯的“一泓死水”。
以銀行來說,政府去年連續多招“管制”房產投資炒作活動後,發放作為產業領域的銀行貸款料成長放緩,同時消費貸款也預計情緒趨向謹慎,而銀行需尋找另一個成長領域。企業貸款,尤其是中小企業貸款,被視為銀行今後的成長源頭。
剛起步不到3年的中小企業,可掌握目前銀行體系充斥流動性的契機,透過橋樑機構大馬信貸擔保機構(CGC)的擔保,將可在更簡化和不需大量繁文縟節的情況之下,獲得貸款用於營運資本或其他與提昇企業相關的用途。
大馬中小企業約佔註冊企業的逾90%,微型企業佔最多數,其中約86%涉零售、餐館、批發、運輸等服務業,涉製造業者達8%,多為成衣、食品相關領域,另有6.5%涉農業。
中小企業目前所製造就業機會達59%,預期2020年增長至61%,對國內生產總值貢獻預計由2011年的32.5%,提振至2020年的41%;出口貢獻則由19%增至25%。
CGC今年訂下擔保二十多億令吉中小企業貸款的目標,預定將有5千餘中小企業受惠,新營運的中小企業更受促到CGC獲取貸款諮詢服務。
CGC的2014年重點,其一為協助中小企業減低融資成本,其二加強中小企業融資的取得。
CGC開發執行副總裁黃慧敏促請中小企業捉緊這次機會,取得適當的融資。目前一些銀行也推出組合融資特定領域,倘若是組合或銀行側重的組合領域,一般可在3天內批准擔保;最近的組合特定融資產品,參與的銀行有渣打銀行、大眾銀行、興業銀行、華僑銀行、馬來亞銀行與安聯銀行。
獲CGC批准擔保後,銀行可在14天至1個月發放貸款。手續方面銀行儘量簡化,一般上,中小企業若有銀行結單、已稽查賬目和管理賬目(Management Account),皆可獲得銀行考慮。
中小企業向來以經營批發零售業者居多,絕少涉足需要專精技術的製造業,而多經營傳統容易獲得循環收益的領域,一路來難獲得融資是一大原因,由此也更自力更生及有更大韌力。
國行主導下,目前CGC與國內商業銀行放寬這類中小企業的融資條件,相關中小企業應把握機會,所獲融資用於營運成本或提昇企業營運系統,務使企業開展更寬廣格局。
協助中小企業獲得融資,使營運得以延續,同時也是為社會注入一股安定力量;只要企業具有財務紀律,與銀行有融洽的互動與連接,未來的前景也更亮麗。
也許,從政府的角度看,我國中小企在製造業、資訊通訊工業的實力仍有待加強;這些中小企是否已能像其他國家一樣,形成了大企業的支援伙伴?以支撐外資來我國投資的生態鏈,這是值得我國政策制定者去深入考量的!
我們談先進、高收入國,藉創新來創造高收入,這是很多外國所走過的路,那也是在有一定的專精技術基礎下達致的。
假設我國要拼出口,在缺乏技術下,應該有更切合實際的步驟,去提昇中小企業整體實力,或鼓勵與外國有技術的企業聯營與提高技術水平,以放眼區域的更大市場。(星洲日報/焦點評析:張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