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向來的處理政策態度,都是一切以美國利益為先,更何況目前美國經濟仍處於艱辛非常時刻,若還硬要美國顧及其他市場的死活,未免也太不識趣了。
在瞭解到美國利益為先的傳統,一些新興市場諸公埋怨美國收水退市不顧他們的死活,也就不必過於憤慨與在意。
美國前任財長約翰康納利在1971年就曾經發表過一經典名句:“美元是美國的貨幣,卻是你們(世界)的問題”,一語道破美國向來的政策導向。雖然這讓許多人聽了心裡不舒服,卻是實話。人家早就說到明瞭,怎麼新興市場一些諸公,還是對老美大動肝火,浪費力氣?
其實,講到底,有哪個國家不是以本身利益為先為重。
隨著美國大印美鈔使許多新興市場資產價格,好像被注射了“類固醇”而虛肥起來,惟自去年中開始傳出美國退市後,使它們的股市、債券與貨幣市場扭轉向下,土耳其、巴西、印度、印尼及南非等所謂的“脆弱5國”,更是首當其沖,唯恐金融市場蒙受重挫產生金融災難。
平心而論,美國游資固然是造成一些新興市場的動盪,惟也並不是唯一原因與條件,還包括它們本身內部經濟及結構問題。若是基本因素強穩,沒有在好行情時過度忘形,沒有為未來的後遺症提高警惕及作好準備,相信今日也不會抱怨及將責任責怪在他人身上。
全球市場在美國量寬收水後,與其抱怨美國沒有顧及他們的利益,倒不如打起十二分精神應對後遺症,特別是避免任何金融豺狼的狙擊,來得更為重要與實際。若是沒有破綻或至少泡沫還沒有過於膨脹,相信全球金融大鱷也無機可趁。
在目前時刻,美國自己問題還是一籮籮,政府負債已超過16兆美元的天文數字,最近經濟數據也褒貶參半,尚未真正脫離險境,還想要求它救濟照顧,實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全球市場千變萬化,包括要注意任何正規甚至非正規的金融措施與政策,管理好本身經濟基本因素,時時提高警惕,才是永續經營上策,避免受到任何衝擊甚至一蹶不振。
說到大馬,它向來是抗禦型的市場,雖然也一樣受到外國游資的影響,不過,它總是比其同儕走勢慢半拍(有人說是穩重),反而可能形成外資撤離時尚能自保的優勢。
市場專家就指出,近期馬幣兌美元匯率也與區域同儕一起貶跌,主要是外資撤離所致,惟作為一個以出口導向的經濟體,大馬也可能從馬幣貶值中獲益,特別是加強大馬出口商競爭力。
當然,若是貨幣匯率過於激烈動盪,特別是有心人參與攪局,它對整體市場實是弊多於利,有必要設法使它穩定下來,以免過於失衡而受到負面打擊,到時要再次考驗國家銀行,甚至是政府的能耐了!(星洲日報/焦點評析:李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