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這種情節發生在大馬。一直在水供問題上互不相讓的聯邦政府和雪州政府,由於一場水荒危機,兩造終於握手言和。
糾纏多時的雪州水務問題有如死結,這次有如奇蹟般取得突破,這次的水荒顯然是關鍵催化因素。大馬人民身受制水的痛苦之際,早已對朝野政黨還在水供問題上爭執不休感到極度不滿,這就像美國的財政懸崖課題一樣,美國兩黨為了政治角力,寧願讓政府停擺,這種做法自然引來各界猛烈炮轟。如今美國財政預算鬧劇終於落幕,而在大馬,聯邦政府和雪州政府似乎也感受到了人民的怒氣,重新回到談判桌上,彼此各讓一步,為水供問題找到解決方案。
不過,大家不要高興得太早,雪州水供問題還沒到完美結局。原因之一當然是政治因素,因為許多公正黨領袖很不爽未被提前照會,一些無法從中獲益的政客也將會繼續搞事。
另一方面,雪州政府向4家特許經營水供公司收購水務資產價格保持96億5千萬令吉,水供公司上回表示出價太低。一般相信,除非聯邦政府在獻議價“加額”20億令吉,否則特許經營水供公司不會輕易點頭。
雪州政府如今已再度發出收購文件,限定水供公司必須在3月10日答覆(剛好是加影補選提名日的前一天),這次的收購獻議和之前的獻議唯一不同之處,是水供公司若不同意價格,將交由國際仲裁庭決定合理價。
在人民面飽受水荒痛苦之際,水供公司是否會枉顧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只想著“吊起來賣”,寧願把事情鬧上仲裁庭?這一切在3月10日將有答案。
(星洲日報/財經小品:李勇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