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這個詞,多數用在解決水患問題,包括興建水利設施,防洪防災,而雪州政府的“治水”重點,不在疏通河道,是該如何治理、整合困擾多年的水供問題,以及教育民眾如何節制用水。
人類總在最後關頭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人民非等到當局宣佈配水,才準備蓄水工具;政府也是,總是等到事態嚴重,需求迫在眉睫才開始整合水務問題,臨時抱佛腳的心態,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人人要儲水,蓄水工具供不應求,價格自然飆高,為了在短時間內儲最多的水,只能任人宰割,忍痛掏腰包買貴水桶;雪州政府也有可能為了儘快解決水荒問題,被迫出高價整合水務業,肥了賣家,苦了人民。
目前大吉隆坡(巴生河流域)人口已超過700萬人,用水量逐年增加3.5%,雪州水供公司也曾在去年警告,2014年下半年的儲備水將跌至負數,水供不足的問題不容忽視。
然而,雪州政府在近期重新探討停頓多年的水務整合計劃,很大可能是受這兩個月氣候乾旱,水供問題吃緊所催化,但是,遠水始終救不了近火,待當局與服務供應商談妥“治水”條件,人民可能已脫水而亡。
(星洲日報/財經小品:郭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