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馬股引進紅籌股上市,一時令許多本地投資者興奮不已,希望能夠從中國火紅經濟,通過這些紅籌股分得一杯羹。
股市投資者是現實的,進市主要目的就是要賺錢,對紅籌股也不例外,特別是隨著大部份紅籌股股價比上市時的發售價跌了一大截,並持續落在低迷水平。這猶如為投資者澆了一盤泠水,落入目前鮮少人問津地步。
除了在紅籌股的股價上跌了一跤,其實,投資者對它們採取謹慎投資態度,也包括了其他大小因素所致;這包括大部份紅籌股的業務性質,並不很具吸引力,如在目前約10家紅籌股中,涉及鞋業者就有4間。雖然鞋業也不可說是夕陽行業,惟無可否認,卻是競爭激烈的領域。
本地證券研究部鮮少對它們進行剖析研究,從而使投資者對它們的背景,業務發展,行政管理及財務情況等的認識不深,或是存有諸多疑慮,特別是大多數總部及主要業務仍落在中國,使證券行及分析員較難以取得最近企業進展,以及進一步跟進加剖析研究。
投資者對紅籌股沒有信心,其中主因為紅籌股在海外其他股市曾有不良記錄,打擊紅籌股形象。如今恆寶全球也出現疑賬風波,更可能面對除牌窘境,加深投資者的疑慮。若要贏回他們的信心,可能需要更長久時間與更大努力。
紅籌股應重視市場對它們看法與疑慮,不時主動為投資者提供詳細透明的業務與資訊,證明管理層的實力和能力,才有望洗去任何負面形象。
其實,紅籌股亦是有好有壞,其中大部份擁有充裕現金,可為投資者提供優質投資機會,惟必須謹慎篩選,事前做足功課,才不會落入紅籌股財務情況好,惟股價卻長久低迷不振困境。(星洲日報/財經小品:李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