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自由買賣的市場,個人對於資產的購買,並沒有受到控制,在供求的基礎上,只要需求超出供應,價格自然逐漸升高,甚至可能介於很難議價的“處境”。
一些時候,業者會有些佈局,例如告訴前來預訂的買家,第一期的單位已在短短的一個上午賣完了,大家可以留下名字和聯絡電話,以訂購第二期將興建的單位;不過,價格就不一樣了,至於調高多少,公司相關部門還未決定。
眼看第一期的單位已被訂購一空,應該是不錯的發展計劃,其中一些潛在買家,他們選擇訂購第二期房產單位,最大原因是擔心第二期計劃推出時,希望可能又會落空。
在國外,這樣的情況不時會發生,在國內偶而也有所聞,但不是很明顯,最普遍的情況是:公司的一些職員或親友,會訂購幾個位置不錯的單位,過後再轉售給願意付出較高售價的買家。
雖然這可能是回饋職員的方式,但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價格變相上漲,往往造成一些真正需要的市民,被迫以較高價格購買。
由於是在一個自由買賣的市場運作,因此,受到管制的層面也不廣,除非是等了一段較長的時間,仍未有買家問津,那麼,手中擁有幾個單位者,將會自動降低要價。(星洲日報/財經小品:鄭碧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