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彭博社》也報導表示,較差經濟表現提高中國採取措施刺激經濟增長的可能性,因為就業、收入和7.5%經濟增長挑戰中國領導遏制主要城市的污染、解決影子銀行和控制風險的決心。
儘管中國總理李克強早前曾強調中國的經濟成長目標是具有彈性的,但他也曾表示,中國的經濟成長需要至少維持在7%才能支持全國的就業率,因此若中國經濟進一步放緩,中國政府確實有可能放棄結構性改革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媒體有報導說中國多所大學的校園徵才訊息顯示,今年開學後的徵才形勢相對過去有點冷,特別是金融機構的徵才數量下降。
這說明中國經濟減速已開始微幅打擊該國就業情況,但與其說是擔心失業,不如說是擔心失業趨勢成形後所帶來的惡性循環。
惟像中國這樣大規模的經濟體要保持高單位數成長是非常困難的,若勉強為之,就會破壞經濟整體生態平衡,產生諸多結構性問題。
要扶持就業情況其實不一定要依靠高經濟成長率,只要調整產業結構平衡自然成長,就能吸收所有因為人口增長所需的就業機會,這樣就不必因要獲取高經濟成長而偏重工業領域,導致北京的污染情況已不再適合居住,得不償失。
因此,中國政府絕對可以堅持進行改革計劃,在解決影子銀行和控制風險的基礎上,再兼顧產業結構的平衡,向自然和穩定增長邁進。(星洲日報/財經小品:劉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