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股表現不濟,最大的原因在於估值昂貴,相比區域股市誘人的回酬,馬股大藍籌經過去年瘋漲後,臃腫的身價已令增長步伐裹足不前,吸金能力自然遠遜區域同儕。
不過,外資對馬股卻步,沉寂的散戶卻看到了進場的機會,根據大馬股票交易所首季財報數據,散戶佔整體市場的日均交易值(ADV)比重從去年同期的13%增至26%,足足翻了一倍,足見散戶饑渴已久。
隨著散戶大軍殺到,市場焦點也開始從藍籌股轉向低價股,一時間低價股在投資者龐大的游資灌溉下,長得又好又壯,創業板、小資本指數,甚至是微資本指數的雙位數漲勢,就足以令諸多大資本股慚愧不已。
但是,只要仔細看看熱門股榜單,不難發現散戶炒作的往往都是些熟面孔,炒作久了自然興趣乏了,要延長此番炒股熱潮,當然得尋找一些新血加入,令熱情持續延燒,而靠散戶賺錢的各大證券行看準時機,近期紛紛擴展選股範圍,將不少的新股納入評估,立即廣獲投資者一陣好評。
從楊忠禮機構(YTL,4677,主板貿服組)、南方油脂(SAB,5134,主板工業產品組)到寶利機構(BONIA,9288,主板消費品組),這些中資本股平日股價波動不大,但一經證券行評估報告加持,股價紛紛應聲大漲,頗有點股成金之效。
證券行根據基本面、技術面等對上市公司把脈,確實為投資者節省了許多做功課的時間,而聯昌研究、馬銀行研究等大行的研究報告更往往具有點石成金的效果,但是這些報告也可能存在客觀因素,甚至是利益衝突等風險,若投資者對報告照單全收,隨時會被看不見的風險所吞噬。
不要忘記,大行也有看走眼的時候,猶記金鵬集團(Transmile)爆出財務醜聞前,各大行還是紛紛喊進,結果重磅負面消息一引爆,公司股價直直落,因此損手爛腳的投資者可也不少。
股神巴菲特曾說過,大行評級的失準正是加劇全球金融危機的主因,由此可見各大證券行發佈的研究報告絕非投資必勝寶典,投資者千萬別太認真了,看看參考參考就好了,太認真你可就“輸”了。(星洲日報/投資致富‧投資茶室:洪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