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皇城難得空氣清新,相信晨運者心中會嘀咕上述大煞風景之事。選擇在豪雨後晨運尖峰時段作業,不僅製造空氣與聲音污染,在濕轆轆的草地刈草與吹草屑要比睛天更耗油與缺乏效益。
本文的重點,是在探討資源與應用,當人們有資源在手,應用或濫用似是理所當然,不會去思考如何應用,以期既符合環保而又能獲得高效。
打個比方說,山坡上的草地已光禿了,是不是該等草色更青更長才刈草;這樣不僅避免浪費資源、避免因太頻密而製造污染、導致水土流失,日後可能還需出資修復遭破壞的環境?
我國國庫目前景況,大概如山坡草地愈見光禿,即便一些州屬財務還相當札實,然而這樣的思考聯邦、州屬皆相宜。
最終,以智慧善用資源省下的錢,應更大幅度的應用在於民有利的建設上。
首先,為聯邦經常賬項砸開一個大缺口的,便是過於重甸甸的冗員。這些冗員時日已久,如果政府為他們就業機會與社會安定考量,不會輕易剔除;那麼,是否可透過妥善重組,從而把資源分配至更符合人力專精,或者在人力嚴缺的機關裡?
目前大馬公務員的生態體系裡,“能者多勞”已成為常態,而有些公務員也真發揮了“傳輸”的極致,艱苦項目來時就“傳輸”給其他同事去辦好了。有功勞這些人領了,工作卻是其他同僚負責到底,加薪升職總沒有這些負責任班底的份,最終公務員成為單一種族大染缸,欲提高效率終究是夢想!
可憐大馬人民“豢養”的公務員大軍,最終不是營造更佳環境吸資或搞活工商業等經濟活動,更多時候反而是拖慢成長的絆腳石;目前,如何化“絆腳石”為經濟催化劑,這是未來的挑戰與契機。
再者,伴隨公務員大軍所用的建築物開支、水電冷氣、官車、運輸工具等,都可透過謹慎利用、減少浪費,長年累月可省下可觀的款額。
教育佔我國其中一個最大開銷,過去35年來約佔GDP的5至7.5%不等,然而所投入的龐大資源,與所培訓人員效益並不成正比!
恰恰相反,在過去40年教育倒車政策,或者近乎“愚民工程”的政策中,這可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表的國際學生能力評估(PISA)中獲印證,超過一半大馬學生處理問題能力不過關,反之新加坡只有8%不過關,這些處理問題技巧都是現代職場所需要的。
除了數、理與閱讀評估差劣,大馬只有0.9%學生為高得分者,新加坡則為29.3%,遠低於平均的11.4%。
早幾年前,我國經濟已嘗到無法提昇價值鏈的苦果,只有眼巴巴的望著欲提昇價值鏈的投資,從我國的撤離至更適合的所在。而我國普遍的人力資源,也陷於中等收入陷阱,藉產業與經濟轉型仍然是個遙不可及的美夢。
世界銀行大馬資深經濟學家費德里柯就已為大馬敲起警鐘,他對大馬教育素質的憂慮,遠憂慮於高企的大馬家債情況。
對很多大馬人來說,低教育素質與高家債,只是惡性循環;目前很多父母恐怕把最大資源用在教育,迄今仍無方向感的教育也恐怕消耗民間很多資源,整個鏈帶的循環是在時間、金錢與契機上,浪費的程度無可計量。
數十年來,從一切有形、無形資源的浪費,到國家財政面臨連年赤字,目前很多貧窮國已然崛起,大馬還兀自找不到出路!而被壓榨的民間資源目前逐漸殆盡,浪費資源的習性再不扳正,人民禁不住要吶喊:此恨幾時休?(星洲日報/焦點評析:張啟華)
ksng0307
马来西亚能嘛,让他们继续“能”下去。
2014-05-16 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