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財經的角度來看,“言論”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具。各國中行習慣通過言論來試探市場反應、上市企業則喜好發佈言論來左右投資者的方向。
言論被拋出後,隨即而來的便是市場的連鎖反應,特別是非常注重前瞻性指引的股市。例如前任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於去年拋出一個將停止購債的暗示,資金即刻紛紛逃離新興市場,馬股當時亦是重災區之一。
當然,言論的發表是必要的,除了可為市場帶來指引,也有助提高市場透明度。不過,若發表的言論前後矛盾,亦或言行不一,卻會導致市場迷失方向,陷入不明朗局勢。
根據市場報道,首相納吉日前在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後表示破產可能是讓虧損連年的馬航(MAS,3786,主板貿服組)重組的其中一個選擇,立刻讓近期因負面消息不斷而股價受挫的馬航,股價進一步下跌至1998年以來的新低。
然而,政府發言人翌日即刻作出澄清,否認首相曾作出上述言論,馬航股價也跟著谷底反彈。姑且勿論是哪一方出錯,這樣一跌一升,不知又有多少散戶跌個焦頭爛額。
在自由主義社會,任何人可自由發表言論,但背後仍需要背負相關的責任。上市公司高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一般都對本身的言論抱持謹慎態度,因為背後仍受到交易所與證監會的管制。
至於不在上述監管單位管轄範圍內的人物,其發言則難以掌握,投資者只能依靠自己的判斷能力冷靜分析,到底拋出的言論是個確切的指引,或又只是一個“市場誤解”。(星洲日報/財經小品:孔令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