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檳島唸書的湮遠年代,從P鎮到B城,乘搭早期小型巴士公司經營的巴士,一個小時上下準能到達;而且,一到達B城巴士、火車、渡輪匯合的總站後,只在步行的距離便可搭上渡輪,十分方便。
聽友人和乘坐火車的國際旅人在網上披露,火車站翻修了,火車便不停靠原有總站,而巴士站也搬遷,搭公共交通已失去了上述便利。由泰國欲前往大馬的旅客,有了另一番思量!
在30至40年前,很多華人經營的巴士公司,即使如何慘澹經營,即使巴士有些殘舊,但秉持讓搭客到達目的地,是其堅持不移的信念!
數年前,自從大山腳巴士公司正式結業後,所有國內巴士公司一律歸國家基建公司經營。很多巴士公司不是面臨虧損,便是難以為繼情況,森州、檳城與吉打州服務,因面臨虧損難以承擔,而需要州政府注資拯救。
在吉隆坡,或許上世紀投入職場的人士,還真懷念“乘BMW上班”的日子,只需5毛錢便可上車,有“舒馬克式”體驗而能準時到達目的地!冷氣的Intrakota公司巴士服務取而代之後,Intrakota因蒙巨虧也經營不久,國家基建公司最終被迫接管。
接管不到幾年,結果萬撓就出現了千輛巴士的“亂葬崗”,所有嶄新巴士就廢置在鱷魚河(意譯,Sungai Buaya);大馬政府好像不把納稅人當一回事!
接管而改名Rapid KL後,不懂其營運情況改善了沒有?人民只知道:由於銜接性太多障礙,它為外勞服務多於為國人服務,而大馬道路上有更多車子、更堵塞。
大馬捷運目前正大興土木,眼看首階段捷運2017年後開始服務,目前也是輕快鐵、單軌火車經營的國家基建公司,正積極部署獲取經營捷運的契機。
任何經營需有追求卓越的文化,目前輕快鐵與單軌銜接度不夠,單單巴士交通已脈絡難通,鐵軌交通也很多障礙,暢通才是開啟機運與國運的硬道理!(星洲日報/財經小品:張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