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策決定國家未來的方向,左右人民的生活和前景,不管大或小的政策,決策者在公佈一項政策之前應該經過深思熟慮,並且認真探討個中厲害,影響層面,對民生的衝擊,以及已經有一套良好的實施方案,而不是隨便的拋出一個政策題目,再看人民反應行事,把國家政策當成人民和官員們“談天”的材料。
不過,不知是素質問題還是日子太安逸,臨時起意、信口開河或天馬行空,好像成為決政策人員的特色,單單這一兩個月的一些所謂“國家政策”的草率,暴露這將政策當兒戲的老問題。
第一個就是前幾週鬧的沸沸揚揚的汽車隔熱膜標准問題,第二個就是汽油減津問題。
交警在上月中突然宣佈將在6月16日進行汽車隔熱膜大取締,給車主一個月的時間去除不合格標准的隔熱膜,違規開罰,這受影響車主和店家數目眾多的政策,就給人一個月的時間去處理,當然引起反彈。
汽車隔熱膜在大馬,除了防熱,還是防盜的安全作用,當局要修改條規和執法之前,應該先和涉及業者商洽,擬定合格標准,然後再給予合理的期限,才決定取締行動,而不是這樣急急就章的倉促行事,而且如果車主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違規,受罰也非常不公平。
如果已經有一套標准和落實時間,那麼交警應該一見到不合格的車輛就有行動,而不是定一個日期捉“違規”,這是很奇怪的現象,就好比警察平時看到小偷不用捉,必須訂一個“捉小偷日期”,不是很荒繆嗎?更讓執法落得個“找吃”的罵名。
目前這大取締行動喊停,以確定的合格標准,而之前因這宣佈趕急去除隔熱膜,白忙一場的車主只有很無奈。
第二個汽油減津問題,涉及的方面更廣更大了,但是當局只拋下“以收入和車款定汽油價”,就沒有下文了,這只引發市場更多疑問;更離譜的是,決策者對這課題一點概念都沒有,有高官被詢及這問題,居然還給了“汽油太便宜使大馬車主愛開快車,因此車禍率高居不下;美國因為汽油貴,車主不敢開快車,使車禍率低”的暴笑答案。除了貽笑大方,也令人擔憂,由這些“天才”擬出來的決策效能。
減津在國家財政上是重大的課題,在降赤打債扮演重要的角色,但這課題牽涉上至國家經濟,下至人民生活,都影響深遠,不能草率而行之,更不能隨口說說,或以人民當白老鼠試驗可行性。
減汽油津貼,首先必須有完善的公共交通設備,讓人民有駕車之外的其他交通選擇。其次,以薪水決定減津對象更是令中收入者首當其沖;以月薪1萬令吉為基准,但如果一位月入1萬的人必須負擔龐大的家庭和子女教育費用,這收入可能剛剛夠用,無法享有津貼汽油對生活衝擊可能很大。另外還有大批沒有薪水單的人,如何判定他收入?
這只是兩個最近期的例子,國家政策草率例子林林總總說不清,重大稅改的消費稅,說是明年4月要落實,離開現在還有10個月,政府似乎沒有一套完整政策出來讓國人有所準備。
錯誤的國家政策餘害無窮,新經濟政策讓大馬經濟原地踏步、國產車政策遺毒大馬人30年、私人獨立發電和大道收費站合約的離譜,讓國人繼續買不合理的單;其他教育、法律、憲法等更重大的政策衝擊力,更不容等閒而視之。
希望各有關方面,在實施任何政策之前,認真的參考好的例子(不是去南極取經),詳細的分析影響,嚴正的擬定完善的計劃,好好的執行和落實對國家和人民都有好處的政策,別讓國家政策淪為兒戲,讓人民因此受苦。(星洲日報/焦點評析:陳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