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讀書不用功,母親都會苦口婆心地勸說:“現在好好讀書,以後才能考上大學,找到一份好工作,不用像你爸媽這樣辛苦。”
若干年後,日前在報章上翻閱到一則報道,令我對母親長久以來的信念開始產生懷疑。
該報道稱,台灣電力公司招聘830名月薪2萬7千新台幣(約2千903令吉)的基層技術人員,吸引到1萬3千人到場應試,包括多名碩博士生。
對,你沒看錯!是月薪約2千903令吉。或許在大馬,2千903令吉對一個社會新鮮人來說是個很不錯的入門價位,但說著的是消費水平更高的台灣。
對,你還是沒看錯!是電力公司基層技術人員,得在外頭日曬雨淋的勞動工作。
在此沒對勞動階級人士有不敬之意,只不過薪金不高的藍領工作卻引來大批高學歷人士的自薦,的確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背後的原因相信只有一個――好工難找。
對於大學生失業這一課題,有人認為是大學生的要求過高,或本身的條件欠佳;有人則認為就業市場競爭激烈,一紙大學文憑並沒甚麼了不起。但無可否認的是,當前的資源分配體系也是問題的主要來源之一。
根據經濟學家馬克思的理論,以盈利為中心的資本主義將導致社會兩極分化,即被剝削的員工人數不斷擴大,而富有資產階級的數目則日益減少。
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員工將被科技所取代,或被裁以降低成本,最終帶來的只有“向下競爭”(race to the bottom)的就業市場。
儘管馬克思主義被普遍唾棄,但其對資本主義的批判還是不無道理,至少現實中部份國家正面對著與其預言相差不遠的問題。
大馬當前雖沒面對嚴重的失業問題,惟員工的保障還是需獲得政府進一步的嚴格維護,避免黑心企業魚肉員工福利,方可確保國家未來的高收入經濟地位,是全民所共享。(星洲日報/財經小品:孔令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