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避險情緒”,我們會直接聯想到的就是投資者。每當發生重大負面事件,投資者的避險情緒便會升溫,選擇退居場外“避風頭”,或是把資金轉移至安全
但是,避險情緒不再僅限於投資者,如今銀行員工的避險心態也開始升溫。
點出此現象的是英國匯豐銀行主席范智廉,他在中期業績匯會開腔警告,旗下員工由於擔心犯錯受到懲罰,正變得過於厭惡風險,這將衝擊該銀行的營運。
范智廉提到,該銀行遇到前所未有的監管挑戰,監管機構對銀行的人力資本、營運及系統能力的要求,屬前所未有。由於監管要求提高,導致改革所帶來的工作堆積如山,增加了銀行的管理成本,拖慢了決策,也影響了放貸活動。
匯豐銀行指桑罵槐,意在言外,其實是不滿監管機構管得太嚴,令銀行被綁手綁腳,同時動輒中招被懲罰。
這也引發了目前金融監管機構是否應過度干涉和管制的爭議。
然而,從過往發生過的金融危機來看,很多時候都是由於監管太過寬鬆,銀行過度放貸,創造出資產泡沬,最終泡沬破裂,而引爆危機。近年被揭露的銀行拆息市場和外匯市場操縱行為,也是由於監管不力,令銀行交易員有機可趁,從中牟利。
銀行業者都應瞭解,它們已無法回到當年可自由放任的的美好日子。監管機構有必要修補漏洞和收緊管制,尤其是對銀行不當的交易行為,更應揮大棒嚴懲,以整頓市場和提昇投資者的信心,畢竟我們都不希望再次發生金融危機和銀行倒閉事件。(星洲日報/財經小品:李勇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