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最近馬股特定低價股,特別是仙股被炒翻天,投機風險加劇,使一些證券行向客戶限制按金融資交易高風險低價股,實行收傘行動,引起市場嘩然,褒貶之聲四起!
對證券行收傘行動讚好的市場人士認為,證券行採取風險管理措施,實是無可厚非,特別是客戶超越本身的財力進行風險高的短線交易活動,一旦市場或股價朝著相反方向走的話,客戶的虧損,也可能為證券行增添多一筆壞賬。
換句話說,證券行擁有更為完善的股項估值系統與資源,限制按金融資,意味著股價或估值過高,有必要限制融資避險,特別是擔心客戶超出本身的財務能力,最後證券行也遭到拖累。
一些投機者,特別是資金有限的散戶,對證券行收傘行動很不以為然,認為若是有關限制融資的股項,股價不跌反起,使投資者特別是散戶失去賺錢機會。同時,有關證券行也失去賺取更多傭金機會,最後皆成為輸家。
何況馬股前週三成交量創下逾76億股之後,上週交割到期後也被市場良好吸收,若是因限制按金融資收傘而被逼倉割肉的客戶來說,真是虧得很冤枉。
由客戶本身決定買賣
證券行應該只是對特定風險較高及沒有基本面,特別是投機性質較強,甚至遠遠超越基本面的仙股採取限制,或最好先給予客戶勸告,若是客戶有能力繼續交易或參與短線投機,也應該考慮給予支持,畢竟客戶可能沒有想像中差勁,若認為有機可乘,後果自負即可,一切應交由客戶本身去決定。
針對馬股低價股或仙股炒作過盛,就連大馬股票交易所也僅是輕淡描寫地提醒投資者,謹慎及注意基本面,至於要買要賣,一切還是由投資者或證券行的客戶自行決定。
若是被限制按金融資交易的“爛股”真的“飛上枝頭變鳳凰”,錯失大好良機,這筆賬將如何計算?
有鋻於此,證券行應以勸告代替收傘,特別是在目前低價股的“牛市”之中,投資者難得有機會賺取快錢及熱錢,若是過於限制則不合情理,何況股市本來就沒有絕對安全、或肯定賺虧的問題。
應放行有能力投資者
只要投資/投機者瞭解及被告知有關風險,要不要按金融資加碼,只要有能力應給予放行,實行自由市場的真締,才是較正确做法。而投機/投資者本身則自求多福,有必要清楚及瞭解有關的交易風險,日後盈虧自負,實是與人無關。(星洲日報/投資致富‧投資茶室:李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