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中秋,正是金風颯爽時節,各國傳來農產品大唱豐收的消息,食品短缺和缺糧的恐慌不再現,但是又有多少人從中受惠?
根據報道,美國農業部預計美國今年的玉米收成將突破140.32億蒲式耳記錄,同時大豆平均單產預計將達到創紀錄的45.4蒲式耳/英畝,以及2014/15年度美國大豆產量將達到38.16億蒲式耳的新高水平。
中國也傳來好消息,儘管今年夏季旱情嚴重,但中國有望連續11年實現糧食豐收,令糧倉滿溢。據估計,中國糧食儲備量將達1.5億噸,相等於去年7千500萬噸的兩倍,其中包含中國3大主要農作物:水稻、小麥和玉米。
大馬方面,據大馬棕油局(MPOB)數據顯示,7月原棕油產量報167萬公噸,按月漲6.11%,跑贏市場預測的4.9%。分析員預測,油棕收成正入盛產期,原棕油產量將進一步升高。
全球主要農業大宗商品供應過剩的局面,將令價格進一步承壓。其中玉米期貨今年已經下跌了15%,而大豆期貨也下跌25%,跌至2010年以來最低點。
受大豆油價格下跌所拖累,大馬原棕油價格同樣直直落,並在上週跌破每公噸2千令吉關口,創下5年半低位,8月共大跌14.5%,創下近2年來單月大跌幅記錄。
原棕油價格曾在今年3月飆升至逼近3千令吉的高峰,然而只是短暫風光,如今回退至全球金融海嘯後的價位。
猶記得今年初棕油價狂升時,曾有讀者致電表示,棕油業者並未從中受益,因為受罕見干旱氣候影響,油棕園的產量大減,他們只能望棕油價飆升而興嘆。
如今局勢逆轉,此消彼長,油棕產量開始大增,但價格相應回退,業者的收入反而減少。
棕油價滑跌也將影響國家經濟,有分析員稱,出口收入將減少74億令吉,但真實情況是否如此?若產量和出口量能夠取得增長,將可抵消價格下跌所帶來的影響,因此外圍需求仍是主要關鍵。
古人說“穀賤傷農”,指的是糧食豐收,農民不僅未獲益,反而因跌價而收入降低。不過如今各國都有保證糧食安全和保護農民利益的措施,例如中國就每年制定小麥、水稻等糧食的最低價格,若市價低於此,則由國有公司托市收儲。
同時,在目前的原棕油價位,相信種植公司只是賺少了,還不致於蒙受虧損。在2008年10月金融海嘯最嚴重時期,原棕油價格曾跌至1千410令吉價位,過後才逐步回升。
至於廣大消費者是否從大宗農產品產量增加和價格滑落中受惠呢?原棕價格大跌,但是棕油加工產品如食用油,價格是否有降低?這是更值得關注的課題。
同樣的,根據全球乳製品交易(Global Dairy Trade)近期的報告,全脂奶粉價格隔夜拍賣下跌11.5%至每公噸2725美元,達兩年來低點。自今年2月高峰以來,跌幅擴大至46%。但是,市場上也未傳出乳製品降價的消息。
這顯現了物價只有起沒有跌的問題,原料上漲時商家紛紛起價,如今原料下跌,商家卻裝作看不見,不會主動降價。農作物豐收,當局要避免“穀賤傷農”,但更要確保人民可從中享受到更充足和廉宜的食品。(星洲日報/焦點評析:李勇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