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我們表現良好的僱員公積金局(EPF),再一次捎來好消息。
該局公佈,截至今年6月30日止第二季投資收入增加13.47%,衝上104億令吉,歸功於國內經濟穩定,加上全球投資環境,特別是新興市場逐步改善。同期投資資產增加10.56%,至6千124億1千萬令吉。
其中,股票投資回酬增加16.06%,達64億9千萬令吉,當中的42%來自於外國股票。數據顯示,外國股票僅佔投資資產的17%。
相比下,房產和基建的投資回酬萎縮至1億8千412萬令吉,不如前期的2億9千628萬令吉。截至6月底,公積金局投資房產和基建項目的資金為149億2千萬令吉,佔投資資產的2.44%,投放在外國房產的資金更僅有1%。
顯然,和退休基金局(KWAP)、國民投資公司(PNB)等機構相比,公積金局愛外國的股票多於房產。
不過,公積金局在本地股市的回酬不如外國,主要原因固然離不開馬股表現跌跌撞撞,但更多的因素,可能出自該機構在馬股碰到瓶頸,進一步大展身手的空間變小了。
資料顯示,公積金局掌握許多大馬上市公司的主要股權,持股超過15%的比例更高達40餘家,顯然,這家退休金管理機構憑藉豐厚的身家,以及良好的政治聯繫,已經在馬股登上巔峰,接下來要麼繼續坐在山頂要麼回跌,沒有其他選擇。
其實,公積金局左右逢源,加上美其名肩負千萬會員的“期望”,少有投資者願意與其硬碰,萬一處理不當,容易在外界造成公積金局在馬股橫行的差劣印象。
最近聯昌集團(CIMB)、興業資本(RHBCAP)和馬屋業(MBSB)的銀行業“世紀大合併”,是近年來公積金局最大型企業活動,相信也是挑戰最大的計劃,各界批評得最為猛烈的,是該機構在這項計劃中應否擁有投票權。
根據贊成投票的消息人士說:“如果公積金局不能在40餘家公司的主要決定時投票,這是不公平的。”
持反對意見的人則認為,原本市場預期由規模更大的聯昌集團買下興業資本和馬屋業,後來為了加快完成合併,市場傳出公積金局打算“走捷徑”,讓興業資本以小吃大,以通過“50%+1股”的簡易模式通過合併計劃。
公積金局的責任是維護會員權益,這無庸置疑,但如果夾在會員權益和交易公平之間,公積金局寧舍後者,那麼下一次處理其他交易時,公積金局何以服眾?
如果監管機構為了照顧公積金局龐大會員的權益,而選擇典當尊嚴採取雙重標準,這些平時自稱雷厲風行的監管機構如何繼續嚴打犯規的公司,如何確保其他公司不會利用這些監管機構自己種下的裂痕?
公積金局擁有超過千萬會員,怎樣確保所有會員的權益獲得良好照顧,是不簡單的任務,公積金局向來紀錄不錯,現在犯不著為了一單銀行大合併,犧牲良好紀錄,甚至遺臭萬年。
身為公積金局的會員,希望該機構這一次不會讓我們失望。(星洲日報/焦點評析:王寶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