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同行在臉書上傳了一張某上市公司嚴格的問答環節規定,其中列明不許問及公司前景、競標合約數量、現有工程數量,甚至是競爭對手相關問題,排場之大令人傻眼。
在媒體業多年,一直以來都記得多位主管的教誨,特別是“記者不是坐在記者會聆聽管理層的匯報,有些問題是需要問”的道理,因此相關公司這樣的做法與約束新聞自由有甚麼差別。
我們很清楚許多上市公司都對媒體敬而遠之,擔心意外泄漏的訊息,甚至是任何負面報道將對股價和公司形象帶來衝擊,有些上市公司甚至將謝絕媒體(No Media)的告示張貼在股東大會現場,場景好像時光倒流,回到英殖民時期歧視華人的久遠時代。
俗話說的好,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如果上市公司業績強強滾,又慷慨派息,股東也笑開懷,難道媒體會雞蛋裡挑骨頭,硬要犧牲寶貴的版位,甚至是寶貴的時間,來製造一些負面消息損及公司形象不成。
其實,記者也不想當壞人的,我們都不想問上市公司管理層一些尖銳的問題,但是“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上市公司已從資金市場籌措巨額資金,為保障投資者和股東的權益,企業有其義務向外界透露營運狀況,而這些都清清楚楚寫在上市條例裡,媒體只是幫一些股東發問而已,如果擔心任何消息外泄,那麼請你們先管好自己的嘴巴。
在這裡,希望那些上市公司明白媒體與你們的關係是唇齒相依的,不是你們公開宣傳的工具,當有利用價值時就前來巴結,沒有價值時就踢到一邊。縱然公司規模再龐大、成就再偉大,但只要自己都學不會尊重別人,也甭想得到別人的尊重。(星洲日報/財經小品:洪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