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剛過了,可以發現今年氣氛越來越淡,對比過去幾年,月餅商家百花齊放的創意,今年的月餅不見驚喜元素,商家廣告量亦相對減少,這很大可能與食材難以變出新花樣及商家預算吃緊有關。
還記得小時候,月餅口味不多,內餡不是蓮蓉就是豆沙,高級一點就是加了香蘭葉、瓜子、雙蛋黃或者是各類堅果的火腿伍仁月餅,再特別一點的則是冰皮或上海月餅。
曾幾何時,傳統文化被人們嚴重商業化,月餅多了一些雜七雜八的口味,模糊也顛覆了中秋慶團圓、吃月餅賞月提燈籠的趣味。
月餅的傳統味道被人造香精、重口味逐步取代,再也吃不出濃濃人情味,巧克力、燕窩、軟糖、雪糕、奶茶、玉米、榴槤、咖啡、芝士、咖哩雞、Sambal辣椒。幾乎把大馬人桌上常見的食材中西合璧,塞進小小的月餅裡頭。
這些月餅的內餡組合雖然新奇,口感卻不是人人都能接受,就算消費者肯買單,頂多是抱著嘗鮮心態,待新鮮感一過,最終懷念的還是傳統口味月餅。
如今,著名月餅品牌每粒售價都在10令吉以上,而且價格每年都在漲,追根究底,除了原料及人力成本走揚外,精美包裝也是月餅變貴的重要元兇,尤其是各類型禮盒、包裝袋生產成本,肯定轉嫁給消費者。
儘管如此,大家卻對“現代月餅”有贊無彈,這是因為多數人只注重外在,對內餡要求反而不高。美麗包裝讓月餅身價百倍,看似雍容華貴,吃在嘴里還不如一些傳統老餅家的家鄉味,讓人回味無窮。(星洲日報/財經小品:郭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