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市場瞬息萬變,很多時候投資者的心理比海底針更難預測,讓人摸不著頭腦,所以我們必須看得更遠。
舉例說,美國經濟成長回神,加強全球復甦力道,照理說,應該是好事吧?
原來不是。
美國經濟改善,特別是就業數據良好,投資者就購興大減,因為美國聯儲局提前升息的機會跟著變高。
那麼,相反的,美國經濟減緩,聯儲局就會繼續提供源源不絕的游資,該不會是壞事了吧?
也不是。
投資者早已預期聯儲局會在明年第二季升息,也根據這項預測部署資金,萬一聯儲局提前或延後升息,都會打亂他們的腳步,進而拖累全球資金市場下跌。
所以,聯儲局打算收手,不再大事印鈔,是投資者提心吊膽的最大利空,無論全球數據好壞,到頭來,以美國資金市場投資者為主的“全球投資者”,依然心繫聯儲局主席葉倫的一舉一動,希望看穿她的思緒。
大馬也相同。7月出口和工業生產遠遠不如預期,經濟學家紛紛唱淡下半年經濟成長,這是壞事嗎?
不一定。至少國家銀行為此停止升息。
國行一連好幾個月佈局後,終於在7月宣佈升息0.25%,將隔夜政策利率(OPR)調高到3.25%,是逾3年來首次調整利率。許多經濟學家原本認為,國行為控制金融失衡風險,可能在9月再次升息。
第一次升息,消費者雖然痛苦,卻仍能忍受,如果短短兩個月內利率二度調高,恐怕會馬上澆熄消費情緒,嚴重衝擊內需增長。
無論如何,禍不單行,福無雙至,投資時不妨悲觀一點,大家不都在等著看股神巴菲特的名言“只有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再次應驗嗎?(星洲日報/財經小品:王寶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