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企業界紅人兼馬股老將丹斯里陳華春,坐擁6家上市公司顯著股權,當中還不包括在過去11個月,脫售的另外2家上市公司顯著股權在內。
就僅以這個背景,陳華春旗下的吳萬發(GBH,3611,主板工業產品組)遭倒置收購計劃,在最後一分鐘告吹,股價變色,他不僅沒有感到失望,反而感到開心的心情也不難理解。
就如他所暗示,吳萬發將會另有打算。對一名控制多家上市公司股權的商場及股市能手,料可預見更多的企業佈局。
目前低價股交投非常活絡,偏偏陳華春手握的6家上市公司,都是市值低於5億令吉,甚至一些不到1億令吉的低價股,在此黃金時刻,趁著良好時機為它們重組增值,也是合情合理的發展與臆測。
要將低價上市公司增值及擴大規模,以便將低價股晉入更高級別的上市公司,吸引更多投資者的注意與投資,相信進行適當的企業重組計劃,是最有效的個中辦法。
有鋻於此,一些市場人士相信,陳華春可能也不甘旗下數家上市公司,永遠是小資本公司,從而運籌帷幄為它們設定各項適當的重組大計提昇價值,特別是對准最受歡迎及熱門領域下手,從各個角度來看,都是正面發展,利多於弊。
站在小投資者或散戶立場來看,上市公司有新計劃固然是利多於弊,也往往會刺激買氣推高股價,並在過程中浮現獲利機會。
惟正如陳華春所說,做生意的往往不可能只有單一計劃,換句話說,任何企業計劃,都可能出現不可預見的變化,一旦計劃生變,就像吳萬發的重組計劃一樣,被推高的股價就可能一朝變色,肯定有人“偷雞不著蝕把米”。
股市前輩的經驗顯示,股市一些大股東或大戶要賣票時,往往會先買票推高股價,這才能賣得好價錢,反而在累積股票時先賣票壓低股價。
小投資者若是照著這種步伐買賣股票,可能最後落入“高買低賣”的窘境。更何況,你不太可能知道大戶到底何時買進或賣出,甚至是真賣還是假買。
小投資者在追逐重組併購消息股時,若要避免可能陷入“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困境,還不如讓小資本公司的重組計劃明朗化,或真的變成優質股後,再慢慢吸購還不遲。(星洲日報/投資致富‧投資茶室:李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