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財經評論

干預膠價意義何在?

Tan KW
Publish date: Mon, 27 Oct 2014, 01:41 PM

 

2014-10-26 19:56

談起大馬農產品,許多人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就是原棕油。沒錯,原棕油固然是大馬農產品出口大戶,但被人喻為夕陽工業的橡膠貢獻也不遑多讓。

 

根據統計,2013年國內橡膠產品出口總收入高達337億3千萬令吉,而大馬是僅次於泰國、印尼的全球第三大天然橡膠生產國和出口國,更是全球最大橡膠手套生產國,每年都可為國家帶來不少白花花的鈔票。

 

但是,由於國際膠價今年以來持續下跌,9月底甚至一度跌至5年來低位,讓膠工、小園主與收購商苦不堪言,迫使政府不得不出手捍衛小園主利益。

 

大馬橡膠局(MRB)宣佈,將從下個月開始首次為小園主設定農場交貨價格(Farmgate prices),並從2015年元月啟動橡膠生產效率津貼機制,以在標準橡膠20號(SMR20FOB)價格跌穿每公斤4令吉60仙門檻時補貼膠農。

 

目前,全國涉及橡膠及相關產品行業的人數將近87萬人,其中包括44萬8千名小園主,因此“以民為本”的政府通過干預膠市,顧全將近百萬就業大軍的生計自然是一大善舉,同時又可穩定膠市,何樂不為。

 

但是,我國向來以開放、自由的市場自居,而自由市場定義是一個小政府大市場的經濟模式,政府只應扮演維護法律制度和保護產權等角色,其餘一切應由市場的供需平衡來進行運作,但政府此次對膠市的干預,已經影響了市場秩序。

 

沒錯,政府此舉可能只是權宜之計,意在緩和陷入水深火熱的膠農慘狀,並為膠農們爭取更多的改革時間,但是如果膠農們並未藉此加以改革解決問題的根源,短期干預可能演變成長期扶持政策,對於領域的長期健全發展毫無幫助。

 

說到底,政府透過補貼確保膠價穩定只是維持表面繁榮,膠農們要是習慣了政府給予津貼扶持,從而不再努力向上,本地橡膠領域生產效率低下,競爭力不足等長期問題還是解決不了。

 

泰國前政府高價收購白米,結果搞到大量白米囤積,還要積欠農民大量津貼,就已說明單靠津貼扶持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因此政府應該改變靠政策干預市場的思維,通過加強市場管理,並祭出更多提昇供應鏈措施來促進領域的增長,才能確保橡膠真正擺脫夕陽工業的標籤。(星洲日報/投資致富‧投資茶室:洪建文)



點看全文: http://biz.sinchew.com.my/node/104201?tid=17#ixzz3HJyFOUWI  

More articles on 星洲財經評論
郑钦亮.冬铁猫山王站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林瑞源.敦马的困境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黄振威.中等收入陷阱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黄晓虹.东铁话东西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王宝钦‧FGV始知盘中餐

Created by Tan KW | Jan 24, 2019

王宝钦‧卖地寻租

Created by Tan KW | Jan 15, 2019

洪建文‧数字会说话

Created by Tan KW | Jan 15, 2019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