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的想法似乎令常人難以理解。最近網上流傳的一篇文章就提到,只有華爾街人才相信的瘋狂之事,其中包括了:汽油價格下跌是壞事、裁員是大好事,裁員越多越好,以及一家公司因持有1千餘億現金反而備受折磨等等。
這並不是少見的怪現象,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華爾街認為,通貨膨脹是備受期待的利好消息,物價下跌(即通貨緊縮)反而不受歡迎,收入低微和飽受高通膨之苦的民眾或許對此大惑不解,懷疑這些華爾街專家是否有病,竟然巴望物價上漲。
近期全球股市一度重挫,有報道指出,這是通貨緊縮所造成,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一度出現的通縮危機,如今捲土重來,威脅全球經濟。其中歐洲的通縮危機最為嚴重。歐元區9月通膨年率放緩至0.3%,低於原先預期,並且再度刷新5年低點,更是遠低於歐洲中行(ECB)設定的2%目標。
此外,國際油價近期跌至每桶80美元,以及許多基本金屬價格下滑,都呼應了這股通縮趨勢,也被視為是打擊全球股市的幕後黑手。
這些華爾街專家言之鑿鑿的表示,通縮似乎就在眼前,將可能導致惡性循環:即企業利潤下降甚至虧損,失業率增加、人民收入縮水和不願消費。
但是,通縮課題是否被過度渲染和市場過度反應了呢?歐元區雖面對通縮風險,但未必蔓延至其它地區。至於油價和其它商品價格滑跌,應該是商家和消費者的喜訊才對,因為商家的原料成本將降低,而消費者也可以買到更便宜的物品,開支將減少,將有助提昇生活水平。除非是價格長期跌至谷底,才可能引起恐慌和打擊消費信心。
以油價而言,油價下跌,主要是石油生產國和相關石油上游生廠商受衝擊,其它消費國拍手偷笑都來不及。較低的能源價格可望刺激全球經濟成長,又何需太過擔心?
我很懷疑,到底有多少歐洲人民會憂慮物價太便宜?他們更害怕的應該是失業和收入減少的問題,當局應著重於創造就業機會,而非想方設法去鼓吹物價上漲。
這一輪油價下跌,最主要是由於供應大增,另一個背後的因素可能是市場炒家早前以為烏克蘭和中東的地緣政治會令油價供應緊縮,但石油供應至今源源不絕,結果炒家押錯注,沽售清倉引發賣壓。如今冬季用油旺季將至,預料將可扶持油價回穩。
反觀大馬,通膨率也有下跌趨勢,9月消費價格指數放緩至2.6%,為今年內首次跌破3%水平。不過,千萬別表錯情,這並非意味著大馬也將出現通縮,通膨下跌是由於高比較基礎之故,政府於去年9月調高汽油售價20仙,導致當月的通膨率大幅攀高。
隨著今年10月初汽油漲價20仙,大馬通膨率接下來料重返平均約3%的水平。明年消費稅即將登場,商家都會趁機漲價,通膨壓力料將排山倒海而來,政府也已預期2015年的通膨率將介於4至5%間。國人只能希望明年的漲價風只是一次過性質,不會再有第二波通膨效應,令國人承受二度傷害。
在華爾街擔心通縮之際,大馬人民只想關注如何應付通膨快速上漲的壓力,所謂過猶不及,過度的通膨或通縮都不是好事,如何讓物價保持在溫和波動和穩定均穩的水平,將是政府當局的政策和行政能力的最大考驗。
(星洲日報/焦點評析:李勇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