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貿易組織(WTO)相繼警告全球經濟成長有下行風險,來年全球經濟與貿易成長蒙上陰影與擔憂,即刻触動全球市場的神經並還掀起小股災,這也可能引發各國或振興經濟或避免通縮而壓低貨幣,再度引發全球貨幣戰。
根據報道,美國聯儲局可能會效仿紐西蘭聯儲局的做法,就是一邊升息,一邊採取措施打壓美元,到時新一輪貨幣戰料將拉開序幕。
全球貨幣戰可能再次開打,只因目前全球貿易競爭加劇,當中,除了貨品素質與生產成本外,貨幣匯率造成貨品價格的高低,也是決定競爭力的關鍵,因此大大小小的貨幣戰勢所難免,這已在個別國家的控制範圍以外了。
其實,貨幣競爭已非新鮮事,關鍵在於如何避免局勢演變成為貨幣戰,造成單一貨幣波動劇烈,甚至陷入失控的地步。
貨幣的起落,將使貨品價格隨之起落,惟卻難以控制,風險極大,所以商家較喜歡與貨幣穩定的國家或地區做生意。妥善的匯率政策,可以推動出口,提振經濟。若是出口競爭力下跌,經濟活動停滯不前,長期而言,將對國家經濟造成很大的傷害。
舉個例子,若是貨幣走高,出口產品價格若以對方的貨幣為准,則顯得昂貴,失去了競爭力,嚴重的話可能使客戶轉向其他對手。出口減少造成存貨累積,到頭來反而迫使物品降價,進而打擊經濟活動。
一般上,全球諸多中行多少都曾干預或操控本身貨幣,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降低出口產品的價格,在出口市場更具競爭力,不過,若透過操縱貨幣“搶劫”,則可能造成嚴重的後續效應。
以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美國為例,美元具有壟斷性的地位,若美國操縱美元兌其他貨幣升值,可使企業以更低成本到他國收購資產或財貨,事後再壓低美元,讓其他貨幣升值,藉此提高以當地貨幣購買的大批資產價值,從而減緩美元的負債情況。這種爭議性的手段,肯定會引來猛烈的批評。
如何在貨幣戰或競爭中獲利或蒙損,那可要看商家是站在哪個地位與立場;例如日圓是貶得最多的貨幣之一,主要是該國實施寬鬆貨幣政策,以推動積弱已久的經濟。不過,這項以振興日本經濟為主要目標的措施,卻也使到一些在海外經營的日本企業受損。
日圓貶值始於兩年前,近月來貶值速度加快,使日圓兌人民幣匯率3年來下跌超過30%,使一些在中國的日本企業叫苦連天,因他們以人民幣支付工資和運營成本,但以較低價值的日圓向日本出售產品和服務,這意味著成本走高,而收入卻因日圓貶值而減少。
貨幣波動勢所難免,只要不過於劇烈即可。若是某個市場的資金大量迅速外流,匯率波動劇烈,將為市場及經濟帶來嚴重的負面衝擊。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資金急速抽離及匯率崩跌就是其中肇因。前車之鑑,不得不察。(星洲日報/焦點評析:李文龍)